摘要:漫画《进击的巨人》是从哪里开始失控的?是艾伦终于发动地鸣,韩派耶派势同水火,世界陷入零和博弈的时候;还是马莱人反攻倒算,艾伦第一次断头的时候?又或者是调查兵团收复失地,指着海的那边的时候?
假如最激进的耶格尔派弗洛克·福斯特能活到139话,并看清了艾伦的真实想法,会不会也发出类似的控诉。
《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弗洛克·福斯特
漫画《进击的巨人》是从哪里开始失控的?是艾伦终于发动地鸣,韩派耶派势同水火,世界陷入零和博弈的时候;还是马莱人反攻倒算,艾伦第一次断头的时候?又或者是调查兵团收复失地,指着海的那边的时候?
站在读者角度来看,实际上当枭向格里沙说出“救救三笠、阿尔敏”的时候,剧情就不可避免地走向歧路。在时间隧道中自由行动固然是无比浪漫的设定,然而一旦“进击的巨人”被谏山创赋予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其唯一的后果就是让人对其寄予厚望,幻想他可以解决所有、甚至是某种“无解”的问题。
《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截图
而我们对于权力本身也有类似的幻想:对于极权政府而言,他们对于治下的一切具有密不透风的掌控力,他们的情报与命令仿佛可以如毛细血管一般渗入到系统的每一寸肌理。
但实际情况是往往并非如此。小熊英二写道,(二战期间)虽然陆军强烈主张开战,但明治时期以来其假想的战场只限于大陆方面,根本没有在太平洋作战的构想。大本营海军部的一名参谋回忆道:“令人惊讶的是,直到开战之后才发现,陆军基本上既没有对美军作战的方案,也没有具体的作战准备。只能感叹陆军的不负责任。”
决策被流于形式。“虽然情报部将收集到的情报作为资料加以整理、总结并进行了战况说明,但作战课根本无视情报部的判断而独自制定作战计划。”
《进击的巨人 最终篇》艾伦(上)和莱纳(下)
谏山创显然也知道艾伦(和他自己)都无法永久解决横亘人类历史已久的民族纷争。因此,他所做的无非是用漫画的形式,重演了一遍历史上的那些独裁者闹剧。
再往前追溯的话,如果把看海前调查兵团的意气风发看做明治维新的锐意改革,那么马莱篇之后的政变和内战则可以看做五·一五、二·二六和陆军暴走的翻版。
那么对谏山创而言,重述一遍历史仅仅是为了迈向虚无的话又有什么意义?
《进击的巨人》作者 谏山创
很多人认为139话触犯读者的行径已经不下于一场行为艺术。的确,在一话内将主角艾伦“拉下神坛”、让原有角色纷纷做出令人大跌眼镜的举动等等,实在不是一个讨好读者、甚至是尊重既往工作的做法,但这早已不是谏山创第一次这么干。
贾碧射杀萨沙后激起全民公愤,韩派耶派的斗争从纸面蔓延到现实,在更早的时候,每当有一个引起读者兴趣的角色出现,马上就会出现出那个人惨死的样子。
《进击的巨人》战士小队
实际上按谏山创本人的说法,马莱篇才是他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当主角团更换为贾碧、法尔克和莱纳,艾伦以恶魔形象出现,正反双方、受害者与加害者身份颠倒,读者带入的情绪也陷入紊乱。
于是勇气沦为笑柄,正义失去参照,前进更没有了意义。很多人看到后面会“庆幸”埃尔文团长的过早牺牲,因为他不会看到海的那边不过是一面照出自己阴暗面的镜子。
也有人用“洗脑说”来解释139的荒谬,即艾伦对阿尔敏成功发动洗脑,营造和平的幻想。若如此又与宇智波带土的“无限月读”不谋而合。如果说谏山没有逃离少年漫画的窠臼,那更明显的地方在于他放大了仇恨和情绪的力量,将动态平衡的国际关系简化成非黑即白的人际交往。因此,韩派步步为营的做法成了笑话。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许比起现实中复杂难解的社会问题,最为直观的情绪表现才是他感兴趣并试图描画的。
在作品中,最讽刺的段落出现在耶派刺杀萨克雷总统的现场,围观群众中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的“献出心脏!”。作为调查兵团最振奋人心的呼喊,此刻却成为极端民族主义者煽风点火的口号。
谏山创完全知道如何调动读者的情绪,如何用最精练的笔墨写出最触动人心的故事。但无论是出于对“操控人心”的警醒,亦或是单纯的恶趣味思想作祟,他所做的的确看起来好像是先用一腔热血招徕读者,然后再用虚无主义“背叛”他们。
或许在谏山创看来,二十世纪的日本(或者放大到全世界)历史就是被极左与极右反复撕扯的历史。他的“虚无”更像是日本宏大叙事落幕后对集体主义的本能排斥:从“总体战”到“全学联”,从赤军到真理教,由单一思潮陷入的极端狂热是比任何武器都要可怕的存在。
自然,这和巨人之力也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剧照
来源:奇闻动漫小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