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女装大叔”,你会想到什么?是那种五大三粗的中年男人,硬挤进粉色裙子里的搞笑画面,还是涂着厚粉、戴着假发却掩不住粗犷气质的滑稽形象?然而,日本有一位51岁的女装家“りんりん”(以下称“琳琳”),用自己的故事彻底打破了这些刻板印象。他不仅把自己打扮得超可爱,
说起“女装大叔”,你会想到什么?是那种五大三粗的中年男人,硬挤进粉色裙子里的搞笑画面,还是涂着厚粉、戴着假发却掩不住粗犷气质的滑稽形象?然而,日本有一位51岁的女装家“りんりん”(以下称“琳琳”),用自己的故事彻底打破了这些刻板印象。他不仅把自己打扮得超可爱,还成功骗过了路人、搭讪者,甚至连电车上的“咸猪手”都把他当成了女性。这位以“无美颜女装大叔”的头衔闻名的TikTok网红,凭借自身努力和真实自然的风格,成为了日本社交媒体上的一道独特风景。
这么多看似冲突的标签汇集在了一个人身上
琳琳并非天生就喜欢女装,也不是从小怀揣“变身”梦想的人。他的女装之路始于一个偶然的契机,从43岁初次尝试,到如今成为职业女装家,背后充满了趣味、坚持和对美的追求。这篇文章将带你走进琳琳的奇妙世界,看看他是如何从一个不起眼的乐队键盘手,变成连痴汉都分辨不出的“女装大佬”,还有他在女装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与挑战。
从乐队cosplay到沉迷女装,
意外“入坑”的故事
琳琳的第一次女装始于43岁,那时他还是一个普通的业余乐队键盘手。乐队有十多人,他的位置靠后,总是淹没在人群中,毫不起眼。直到有一次,乐队决定以动漫歌曲为主题演出,大家集体玩起了cosplay。琳琳突发奇想,选择了《新世纪福音战士》里的明日香,穿上女装,戴上假发,想在舞台上搏一把眼球。
琳琳的第一次女装
“当时就是觉得好玩,想出风头。”琳琳回忆说。他请乐队的女成员帮忙化妆,但因为技术有限,妆很淡,假发也只是随便套上,他自认为谁都能看出他是男人。可演出时,可能是灯光过于昏暗,又或是他站得太靠后,总之,观众席传来的声音让他愣住了:“那是个女的吧?”“不能是男的吧?!”这些窃窃私语让他第一次感受到女装的“魔力”。他说:“我当时觉得实在是太有意思了,没想到这么简单就能骗过别人。”
从那以后,女装成了他演出时的“秘密武器”。第二年,他又扮成了《新世纪福音战士》里的绫波丽,甚至还稍微研究了点女装窍门,稍稍努力了一下。以至于有一次演出后,他没来得及卸妆走进后台,熟识的乐队成员和朋友都没认出他。“谁啊这是?”“不认识!”直到他开口说话,大家才惊呼:“原来是琳琳!”这种“变身”的乐趣让他开始对女装真正有了兴趣。
其实他的钢琴水平非常高超
而让他“入坑”的转折点发生在46岁。那年圣诞节,乐队计划办一场圣诞演出,他想扮演女装版的圣诞老人,却被乐队的化妆师放了鸽子。不甘心的他找到新宿一家专业女装化妆店,花3000日元体验了一次服务。结果让他大开眼界:“专业化妆师太厉害了!妆容精致到我自己都认不出自己。”从那以后,他开始自学化妆,沉迷于如何让自己更“可爱”。他坦言:“一开始是为了演出,后来发现被夸‘可爱’的感觉真的很上瘾。”
为了能被更多人夸赞可爱,琳琳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
琳琳的妻子对他的爱好态度复杂。她私下觉得“有点恶心”,但因为他没给别人添麻烦,也就没反对。琳琳笑着说:“她还会跟我聊化妆品呢,比如她买了个好用的护肤品,会顺手给我试试。”不过,为了不影响两个女儿,他在家里定了严格的规矩:不能在女儿面前女装,也不能穿着女装出门。近几年,他都是出门后在卡拉OK包厢或网吧化妆,回来前再卸妆换装,像个“秘密特工”。
琳琳的化妆工具,可专业了
女装对琳琳来说,不只是表演的延伸,更是一种逐渐深入的兴趣。他开始在Twitter(现X)上研究化妆技巧,发现许多女装爱好者都美得惊艳,这让他更加投入。他回忆说:“看到那些人,我才知道原来女装可以这么漂亮,我也想试试看能不能达到那个水平。”从那时起,女装不再只是玩票,而是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地雷系”、无美颜,
打造真实可爱的“女装大叔”
琳琳的女装风格并非一开始就成熟。最初,他借妻子的衣服,穿些普通的毛衣和长裙,风格偏日常。后来,他在Twitter上刷到一位超帅气的男装人士,得知对方在新宿二丁目的一家混性别酒吧工作,便鼓起勇气去探访。结果发现,那位“男装大神”果然是个女性!两人相谈甚欢,对方给他提供了非常多的穿搭建议,“地雷系”造型更是让他眼前一亮。
“男装丽人”与“女装大叔”的碰撞
“地雷系”是日本亚文化中的一种穿搭风格,以黑粉色调为主,搭配大蝴蝶结、蕾丝和蓬松裙摆,既有哥特萝莉的影子,又比传统哥特风更轻便日常。琳琳被这种风格迷住了,马上网购了一套,从此走上了“地雷系”女装的道路。如今,他的衣橱里塞满了黑色卫衣、粉色衬衫和蕾丝裙,粉丝戏称他是“地雷系大叔”。他解释说:“很多人以为是哥特萝莉,其实地雷系更随意,像今天这样,卫衣配裙子就很有地雷味。”
琳琳的服装风格也越来越“地雷系”
服装之外,琳琳对化妆的追求近乎痴迷。他自嘲道:“我长得吊眼,所以得用眼线画出下垂眼,才能显得温柔。”他还学会用高光和阴影修饰鼻梁,让脸看起来更小巧。为了掩盖毛孔,他每天认真护肤,结果整天被化妆品柜台的美容顾问夸:“大叔你的皮肤也太嫩了吧!”他说,自己46岁前从不用护肤品,现在却成了化妆水和乳液的忠实用户,连妻子都惊讶于他的变化。
能看得出来大叔皮肤确实很好啊...
更特别的是,琳琳坚持“无美颜”发照片和视频。早年他也用过美颜软件,但有一次在女装酒吧与其他女装大佬见面时看到真人与网上的巨大反差后,他深受打击。“大家都加工得太夸张,现实里完全认不出!”他决心向一位名叫“ひめにぃ様⚤”的女装前辈看齐。那位前辈无论线上线下都美得惊艳,给了他很大启发。于是,他买了单反相机苦练化妆技术,彻底告别滤镜。他说:“我练了一年后,终于敢用无加工的自己面对大家了。”
琳琳的偶像——ひめにぃ様⚤
51岁这年,琳琳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的TikTok视频因被戏称为“阿佐ヶ谷姐妹”(日本搞笑艺人组合)而爆红,播放量破百万,粉丝一下涨了近万人。粉丝多是女性,从10多岁到50多岁不等,留言里常有“自由活着的你太棒了”“大叔都能这么可爱,我也想试试”的鼓励。当然,也有“恶心”“丑死了”的恶评,但他毫不在意,甚至会在视频里公开回应,把喷子“挂”出来让大家评理。他笑说:“我不在乎这些,晒出来反而没人敢再骂了。”
琳琳的女装不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真实。他坦言:“我想让大家看到,一个50多岁的大叔也能靠努力变可爱,不需要滤镜也能有自信。”这种坚持让他在女装圈中独树一帜,也吸引了更多人关注他的故事。
伪装大师的日常,
痴汉?同事?都得“上当”!
琳琳的女装技术有多高超?看看他在现实中的遭遇就知道了。走在新宿歌舞伎町,他常被路人搭讪。牛郎俱乐部的揽客员会喊他“小姐要来初次体验吗?”还有男人会尾随几步,低声搭讪:“姐姐有空吗?”他通常先不吭声,等对方跟得差不多时,冷不丁回头说:“我是男的。”结果对方往往一脸尴尬落荒而逃。他得意地说:“这招屡试不爽,每次看他们表情都特别好笑。”
除此之外,他的粉丝也不少哦
更夸张的一次发生在电车上。那天他累得靠着车窗睡着了,一个大叔特意坐到他旁边,趁他迷糊时摸了他的臀部。琳琳醒来后虽察觉不对,但实在太困,懒得发作,又睡了过去,直到终点站才发现那人已溜走。他苦笑道:“要不是太累,我肯定当场骂他。不过这也说明,我的女装真的能骗过人,连痴汉都把我当女的。”这件事虽不愉快,却从侧面证明了他的“伪装”功力。
在公司,琳琳的女装也颇受欢迎。他供职于一家外企日本分公司,某次把女装照给同事看时,英国籍上司竟说:“太棒了!就穿这样来上班吧!”第二天,他果真女装出勤,同事们纷纷惊呼“好厉害”,连远程会议的客户都被他的造型弄懵了。他感叹:“可能是欧美人对性别偏见少,所以接受度更高。日本人可能就没这么开放。”他还曾在公司男厕所化妆,结果被清洁工误以为走错了地方,只能赶紧解释:“我是男的,别慌!”
这确实不能怪清洁工误会...
琳琳的“伪装”技术也在社交场合大放异彩。他去过高中同学会,没提前告诉任何人,结果一进场就被问:“你谁啊?”报上名字后,大家惊呆了,女同学还拉着他合影,气氛非常欢乐。但中学同学会就不那么愉快了,一个醉酒的男同学故意挑衅他摸了他屁股,他气得当场翻脸:“别因为我女装就随便动手!”说完拂袖而去。
如今,琳琳不仅在TikTok发视频,还受邀到主题咖啡厅做客座服务员。他穿着地雷系端茶倒水,和粉丝互动,乐在其中。歌舞伎町一家咖啡厅的老板通过TikTok联系他,邀他兼职,他欣然前往,8座的小店愣是挤进了十多人。他还去过外地巡演,享受与粉丝见面的时光。他说:“主题咖啡厅特别好玩,能聊天喝酒,还能兼顾旅游吃美食,简直完美。”
琳琳快成主题咖啡厅的“看板娘”了
有人问他会女装到什么时候,他笑说:“本来50岁想退休,但现在觉得自己还行,争取再坚持几年。等脸上皱纹藏不住了,可能就放手吧。”他还透露,TikTok的广告收入让他能自给自足买衣服和化妆品,完全不靠家里支持,这让他更有动力继续下去。
女装?
活出态度!
从乐队的一次偶然cosplay,到如今成为“职业女装大叔”,琳琳用8年时间证明了一件事:年龄、性别,甚至外界的眼光,都无法限制一个人追求快乐的脚步。他的女装不仅骗过了路人、痴汉,甚至连他自己都被“可爱”的自己迷住了。这种跨越性别界限的勇气和幽默,或许正是他赢得粉丝喜爱的原因。
支撑他的,还是对生活的热爱
琳琳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可以有很多种玩法。只要不伤害他人,谁说大叔不能穿地雷系、化可爱妆,甚至在51岁时活出少女心呢?他的“伪装”不仅是一种外在的改变,更是一种内在的解放。下次坐电车时,如果你身边有个“小姐姐”睡得正香,别急着下结论——说不定,那正是琳琳在偷偷享受他的“伪装人生”。在这个充满规则的世界里,琳琳用女装告诉我们:活得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 完 -
来源:日本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