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明星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在他们的脸上也有坑坑巴巴的印记,他们的皱纹有时候也并不比我们的少。
文|大福
编辑| 大福
——【·前言·】——
明星的外貌难道真的就没有缺陷吗?明星难道就必须要漂亮吧?
也许大家都被荧幕前的镜头骗了。
其实明星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在他们的脸上也有坑坑巴巴的印记,他们的皱纹有时候也并不比我们的少。
直到高叶的一组近照曝光以后才让我彻底看清了明星的真相,原来明星也只是普通人,只不过是他们在某些领域比我们出色而已。
高叶这姑娘,乍一看就是那种丢在人堆里不显眼的邻家姐姐,可往镜头前一站,立马就像被施了魔法。
1987年出生在江苏常州的她,北电毕业后摸爬滚打了十多年,从《少帅》里的张首芳到《我是余欢水》里的梁安妮,一直是剧里的"黄金绿叶"。
直到2023年《狂飙》里的陈书婷,才让观众真正记住了她的名字。
陈书婷这个角色,用网友的话说就是"全剧最带感的女人"。
她一出场就穿着红裙踩着细高跟,拽着高启强的领带往墙上怼,那股子又野又飒的劲儿直接把观众震住了。
高叶把这个黑帮大嫂演得特别立体——对儿子白晓晨说话时眼睛里都是温柔,转头教训手下时眼神立马冷得像冰碴子。
有场她打麻将的戏,一边洗牌一边用余光扫着周围,手指头夹着烟的姿势都透着算计,把陈书婷表面风情万种,实则心狠手辣的劲儿全演活了。
最绝的是她和高启强的对手戏。
有次高启强出狱,按剧本只是拥抱,结果张颂文突然亲了她一口。
高叶先是瞪大眼睛骂了句"damn",接着又气又笑的表情转换,简直是教科书级的临场反应。这场即兴发挥后来成了名场面,连导演都夸她接住了戏,还让角色更真实。
高叶的演技就像她本人一样实在。
为了演好陈书婷,她专门研究了90年代香港黑帮片里的女性角色,连走路时腰胯的摆动幅度都反复琢磨。
观众说她一挑眉就能杀人,一勾唇就能勾魂,这种精准的表现力,让陈书婷成了国产剧里少见的大嫂天花板。
也难怪她能凭这个角色拿下金鹰奖最佳女配角,毕竟谁能拒绝一个既风情又有脑子的"黑莲花"呢?
高叶私下里的形象和她演的“大嫂”完全是两码事。
生活中的她更像个反差萌邻家姐姐,素颜时穿着宽松卫衣配牛仔裤,抱着五只猫在沙发上追剧,完全看不出荧幕上的凌厉劲儿。
她最爱穿民族风马甲搭阔腿裤,逛菜市场都能被误认为是文艺女青年。
这姑娘私下里特别接地气。
除夕夜会平躺在沙发上织毛衣,毛线针在手指间翻飞的样子,活脱脱一个居家小能手。
她健身时却像换了个人,普拉提大器械玩得溜,拳击沙袋打得砰砰响,还在抖音发vlog自嘲练到瘫在地上,网友笑她大嫂的狠劲儿用在健身了。
感情方面,高叶选择了圈外素人男友。
狗仔拍到男方经常帮她拿行李、买小吃,两人像普通情侣一样逛超市、遛弯。
男方甚至会给她洗内衣,这种烟火气恋爱让网友直呼大嫂终于找到了能治她的人。
她平时还特别抠门。
剧组盒饭吃不完会打包带走,逛夜市专挑打折货,被粉丝撞见也不尴尬,反而热情推荐哪家烤肠更好吃。
但在公益上却很大方,西藏地震时悄悄捐了50万,连工作室都没官宣。
最让人意外的是她的文艺病。
没戏拍时会窝在家里看《演员的自我修养》,在剧本上画满人物小传,还会用不同颜色标注情绪变化。
有次被拍到在咖啡馆写角色分析,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全是批注,活脱脱一个表演系学霸。
这种在娱乐圈摸爬滚打二十年还能保持初心的劲儿,或许才是她最圈粉的地方。
高叶的颜值放在娱乐圈绝对不算一眼惊艳的类型,但绝对是越看越有味道的那种。
她长着一张圆润的鹅蛋脸,丹凤眼微微上挑,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鼻头还有颗小痣,这种"有缺点"的长相反而让人觉得亲切。
早年她演配角时总被说"脸盘子大",但在《狂飙》里却意外契合了90年代港风美人的韵味——蓬松卷发配大红唇,慵懒中透着危险感,这种反差让观众直呼"大嫂杀我"。
她的颜值胜在"可塑"。
《长安十二时辰》里素颜上阵演风尘女子,《我们的婚姻》里扎着丸子头秒变职场精英,到了《狂飙》又能hold住豹纹大衣配金链子的土豪风。
私下里她更爱宽松卫衣配帆布鞋,素颜抱着猫逛菜市场的样子,和荧幕上的凌厉劲儿判若两人。这种本事,让观众总在她身上发现新惊喜。
现在网上关于她颜值的讨论很有意思。
有人觉得她"普普通通",有人却觉得她"风情万种"。
其实她的魅力更多来自于气质——骨子里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让她即使穿着最朴素的衣服,也能让人移不开眼。
就像网友说的:"高叶的美是从毛孔里透出来的生命力,这种鲜活劲儿比精致的五官更抓人。"
但是,近距离拍摄下的高叶他的皮肤其实并没有电视剧中看到到的那么好。
坑坑洼洼的面部皮肤和电视剧中大嫂的形象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而且也没有了大嫂的那股狠劲和大姐的气质。当然高叶最让人佩服的其实并不是他的外貌,而是她的演技。
也许近距离拍摄下的高叶,才是真实的她,才是最贴近生活的她。这个时候他彻底被抛下了影视剧中的任何光环。其实明星在日常生活中和普通人也差不多。
好了,本期的故事就到这里,我是大福故事会,请以此篇文章以飨读者,我们下期再见!
出自《大福故事汇》丨大福
来源:大福科学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