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此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
文 |以苒Yran
编辑 |以苒Yran
他演了一辈子的“大佐”,成了无数观众心中的经典角色。
几十年如一日,他的身影早已深入人心,而他的生活似乎也早已固定在了银幕之外——一家人定居日本,过上了平静的日子。
然而,谁能预料到,命运的转折往往来得如此悄无声息。
一个陌生的地方,一个陌生的病痛,最终让他的人生在异乡画上了句号。
这个令人唏嘘的故事,背后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曲折与悲伤?
马卫军出生在甘肃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人。
尽管家境贫寒,物质生活十分拮据,但马卫军从小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表演天赋。
他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对着墙上的影子做表情,嘴里念念有词,仿佛完全沉浸在自己营造的戏剧世界里。
父母虽然不理解儿子古怪的行为,但也从不阻拦,只是叮嘱他不要荒废学业。
初中毕业后,马卫军进入了兰州的一家制药厂工作。
枯燥单调的流水线作业,怎么也无法磨灭他对表演的热爱。
工厂里组织的每一次文艺汇演,他都会踊跃报名参加。
他常常熬夜排练,废寝忘食地琢磨角色,不为名利,只为心中那份纯粹的表演梦想。
终于有一次,他在厂里的文艺演出中惊艳亮相,生动传神的表演让现场观众大为惊叹。
他摇身一变,成为大家口中的"明日之星"。
这次演出如同平静生活中投下的一颗石子,在他的命运中激起了阵阵涟漪。
他鼓起勇气,决定追随内心的召唤,去追寻自己的表演梦。
从话剧团到文工团,马卫军的演艺之路开启了。
但在那个年代,像他这样的青年演员发展空间十分有限。
抱着对表演的向往,他做出了改变命运的选择——远赴日本。
上世纪90年代初,30岁出头的马卫军只身来到日本东京。
外表粗犷豪迈的西北汉子,内心其实细腻敏感。
初来乍到的异国他乡,言语不通,举目无亲,曾让他一度陷入迷茫和彷徨。
为了生存,马卫军选择了边打工边学习。
白天,他在餐馆打杂、在工地搬砖,晚上,他挑灯夜读,刻苦学习日语。
从五十音图开始,他一个词一个词地艰难啃咬,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满了生词。
口语不够流利,就对着镜子一遍遍练习,被室友笑话是"疯子"也不在乎。
艰难的生活,常常让马卫军陷入烦闷。
每当此时,他就会看看父亲送别时塞在他手里的家乡特产——一小袋拉条子。
葱花的香味和辣椒的辛辣,勾起他无限的思乡之情。
风餐露宿的打工生活,让他对人情世故有了更多感悟。
而学习剧本、揣摩人物时,他常常会回想起父亲的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这句朴素的劝勉,时刻警醒着他要脚踏实地,勤学苦练。
十年寒窗,马卫军在日本学成归来。
虽然没能如愿进入演艺圈,但在日本白领的生活让他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
他对日本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为他日后塑造日本军官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他还收获了爱情,与一位温柔贤惠的华人女子喜结连理,在东京安了家。
然而,内心深处的表演梦想始终难以割舍,家乡父母日渐年迈,儿女情长、慈亲念重交织在一起,让他夜不能寐。
2005年,马卫军做出了人生中第二个重大抉择。
50岁的他,放弃了在日本白领的稳定生活,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开启了他梦寐以求的演员生涯。
他要把最好的年华,留给热爱的表演事业。
2006年,马卫军开始频繁出现在抗日剧中,成为名副其实的"日本军官专业户"。
从《雪豹》里的近卫文,到《我的兄弟叫顺溜》里的松井联队队长......他把日军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让观众又恨又怕。
然而,对于马卫军来说,出演这些反面角色并非易事。
他需要深入挖掘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找准喜怒哀乐的情绪转折,才能做到表里如一。
在《雪豹》中,他扮演日军高官近卫文。
这个角色极具挑战,因为近卫文是一个善于伪装、城府极深的人物。
为了揣摩人物心理,马卫军废寝忘食查阅资料,甚至数次探访当年日军侵华的历史遗迹,就为了还原那个特殊年代里小人物的命运悲欢。
马卫军成功塑造的一个个反派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然而,这一过程,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有观众将戏里戏外的恩怨混淆,对马卫军进行谩骂、诽谤。
马卫军常说,塑造一个新的角色,就是经历一段新的人生。
他那饱经沧桑的面庞,浓重的鱼尾纹里,似乎刻满了跌宕起伏的故事。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像千千万万个为生计奔波的普通人一样,怀揣梦想,演绎着自己的人生角色。
尽管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鬼子专业户",但马卫军并不满足于单一的角色设定。
他深知,真正优秀的演员,应该尝试各种可能,突破自我局限。
在《麦香》里,50多岁的马卫军出演憨厚纯朴的农民麦子黄。
褪去了日军军官的铠甲,他素面朝天,穿一身黄土色的衣服,脸上写满泥土芬芳。
那质朴的笑容,纯净的眼神,瞬间就俘获了观众的心。
《卿卿日常》中,马卫军则出演了一位举止优雅、谈吐不凡的"变脸伶人"。
行云流水的变脸表演,让观众大开眼界。
原来,那个银幕上阴鸷狠戾的"鬼子",竟然也能柔情似水、多情款款。
每一次角色的突破,都是马卫军不断给自己设置新挑战的结果。
他深知,人的潜力是无穷的,演技也需要在不断磨砺中精进。
《人世间》里,他化身为一位朴实无华的老支书丁福贵。
从言谈举止到穿着打扮,无不透露着共产党人的红色情怀。
而电影《老阿姨》中,他则成功诠释了一位慈眉善目的社区大爷。
那副充满烟火气息的市井形象,让人过目难忘。
马卫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世人,无论你来自何方,年龄多大,都不应该放弃梦想。
50岁开始当演员,60岁创作话剧,在常人眼里,这叫"老来俏"。
但对马卫军来说,梦想是不分年龄的,精神的力量可以超越一切。
2021年,一个噩耗传来——马卫军被诊断患上了喉癌。
医生告诉他,癌细胞扩散很快,需要尽快手术治疗。
然而,由于长期过度劳累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有时剧烈的咳嗽会让他痛苦万分,但为了不耽误拍摄进度,马卫军强忍剧痛,一次次走进影棚。
病魔无情,马卫军的病情迅速恶化。
他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微弱,直到最后几乎无法说话。
然而,即使口不能言,他依然用眼神和肢体语言传达着自己的感情。
那种演到骨子里的倔强劲儿,令人动容。
2023年9月13日,马卫军在东京医院永远闭上了眼睛,结束了67年的人生旅程。
他的离世,让观众们惋惜不已。
结语马卫军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生。
从懵懂少年到梦想启航,从异国漂泊到大器晚成,他用执着和坚韧诠释了对表演的热爱。
尽管结局令人唏嘘,但他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来源:以苒Zran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