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啊!这么好的新剧!

1024影视 日剧 2025-05-09 20:53 3

摘要:这部也延续以往风格,将穿越、外星人等特殊事件揉进窸窣日常里,用不经意的漫才式幽默,把“小事”写得出神入化,无一处闲笔。

《热点》

五一档刚结束,正好可以借这空档,和大家聊聊前段时间就想写的日剧

这部热度比不上之前那几部大热韩剧,但质量也高,而且非常特别。

导演水野格、编剧笨蛋节奏,上一部搭班热剧《重启人生》,豆瓣现在都有9.4。

这部也延续以往风格,将穿越、外星人等特殊事件揉进窸窣日常里,用不经意的漫才式幽默,把“小事”写得出神入化,无一处闲笔。

写它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作为一种回应:

之前我们批评某部国产影视“冗长、碎片、弱情节强情绪”时,总会有一些驳斥说这只是轻松无脑的“下饭剧”。好像看多了狗血剧,“不狗血就是好”已经成了唯一的判断标准。

但这种评价标准会不会太宽容了呢?

我想就用今晚这篇文,和大家聊聊一部真正下饭剧该有的生活味道,以此作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正文

一.

小事

以往担心大家不了解故事,都会在正文开头简单聊几句大概剧情。

对于今天这部,我反而更想以里面一处私心喜欢的段落作为开始。它既是剧集风格的一处缩影,也是非常“下饭”的那一口。

这个段落拍的剧情其实很简单,就是女主远藤和沙拉酱的“搏斗”。

第一轮“搏斗”,是她买完豆腐,路过调料区,想起来家里沙拉酱好像所剩无几,于是准备买一瓶新的。

当她拿起沙拉酱时,不对劲的感觉就产生了——

她突然想起来自己上次也是以为家里没了沙拉酱,所以买了新的。于是又默默放下,转身离开。

还没走几步,又不对劲了,第二轮“搏斗”开始。

她想起来当时自己本来打算买,因为这样想了一遍最后没买,便重新确定家里没有沙拉酱。

这还没完,在她挑选别的食材时,“搏斗”进入第三轮。

她感觉还是不对,因为上次同样进行了一轮回想,意味着家里屯了两瓶沙拉酱,她最后自信地把沙拉酱放回货架。

这个片段看起来很不起眼。但编剧的厉害之处,就是他在这段之后,还会多写一笔,与前面这段形成回扣

女主回到家,准备和自己的记忆赌一把。她自信地拉开冰箱门,第一眼看过去发现家里确实没有沙拉酱了,而自己没买。

刚接受自己赌输结果时,第二眼看见冰箱里还有一盒豆腐,而此时手上拿着一盒新的豆腐。

这就是《热点》这部剧的特点,里面大部分剧情都是关于这些生活里的小事,甚至小到被我们忽略不计。

而这种特点,又恰是它的优点。

它把生活里的种种小事,拆解又拆解,在聚焦生活的基础上,又往前走一步,去拍人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和自己有关的小情绪。

这种“味道”是可以反复咀嚼的,就像享受完食物的美味后,还能继续回味香料的余味。

比如还是上面这段戏。

它在同一集的两个不同位置,用细节完成回扣。而且妙的是还和前面一集形成回响,也就是好友们在一起聊到四十岁的健忘,女主反驳着自己并不健忘。而她和沙拉酱的“搏斗”,又反驳了她自己。

这也是编剧在写法上一个有趣的特点,就是把相关联的戏拆开放在不同的位置,形成一种call back的效果。

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那种公式化的埋伏笔,而是顺着生活时间的发展,将关联细节放置在各个角落,又有章法地慢慢串起来,形成一种自然的回音效果。

再比如一开始女主没忍住告诉好友同事的外星人身份,又假意央求对方允许自己把秘密告诉朋友,外星人同事的反应是“下不为例”。

到了后半部分,相似情境再次出现。另一个同事也以同样的方式央求,然后带着外星人同事与闺蜜见面,让他一遍又一遍展现着徒手捏硬币的“超能力”。

以及记者乘车来小镇拍素材,两次准备举起手机拍富士山时,都会被突然起伏的建筑挡住。

《热点》和《重启人生》的相似在于,两者都像那种日常且普通,却一定是漂泊在外会第一时间想念的家常菜。好吃,下饭,那种味道又深深连接了记忆与情绪。

而《热点》又有点“怪”,它有一些怪异的创新,更像是我们心血来潮时要在厨房摆弄一番的家常融合菜。

它的融合是“日常”与“科幻”的融合,让两个看起来怎么都不挨边的元素融合起来。

比如人物设定,高桥孝介是外星人。

在女主险些发生车祸时,他靠快速移动能力救下她。他还可以靠弹跳,进入学校,帮忙把卡在天花板上的排球取下来。

但对于“我是外星人”的介绍,旁人因为不相信,又会将其解释成臂力惊人,知觉敏感,和驼背。这样一来,日常便与科幻实现平衡。

再比如越到故事后面,更多“不一样的人”也逐渐出现。从隧道穿过来的未来者,要用相机定格富士山。还有真正的超能力者,可以用手实现数据消除,电能清除。

同样,编剧也会对科幻“日常化”,再多写一笔。这次反倒成了外星人同事不相信这些身份与能力的存在,甚至他们的出现让他感到自我存在感的降低。

即使有科幻设定,《热点》也没有“大事件”“大人物”叙事,它仍然用“科幻”讲小事情。原本以科幻为主的主流叙事,在这部剧里被调换成科幻服务于生活

比如故事里没有英雄。

它讲的是一群人的普通与瑕疵。外星人同事小气,抢功,还爱显摆,遇到问题不会主动解决。

比如没有拯救地球和世界的任务。

只是一群普通人为了维持自己当下的日常生活,选择揭穿领导人的腐败交易。连行动过程,也是外星人在外忙活,一群好友在车上聊天吃吃喝喝。

最后连外星人的都市传说,也“从未传出过山梨县”。这就是《热点》故事的全部,富士山下的所有。

二.

违背预期

既然在写日常小事,那为什么还要叫《热点》呢?

这也是我打开这部剧后一直没搞懂的事情。

一直快到结尾时,剧集才借角色口吻给出解释。外星人同事每次过度使用能力后,会产生副作用。比如快跑快跳会全身疼痛,用脑会脱发,所以他们需要一种特殊成分来保持健康。

富士山地带的温泉,正是这种成分最为聚集的热点之地,这也是外星人同事需要趁夜班在酒店澡堂泡澡的原因。

所谓“热点”,就是一个普通的“喷泉眼”,并不是我们下意识以为的“网络热点”“舆情热点”。

这也是整部剧在尝试做的一件事情,也恰好是一种喜剧处理方式——违背预期。

比较典型的体现,是前面提到关于外星人的塑造。他不仅是外貌身形上最普通的大叔,还有不少小缺点,连使用能力也要承受很多地球人的痛苦。

而这种写法,又并不是简单在写“差异”,而是将外星人当作一面镜子,折射不同的人在面对差异时的反应。

这些反应是多样的。

有人惊讶他是否真的有异于常人的能力;有人只是把他的能力归到普通范畴;还有人觉得他跟自己差不多,爸爸妈妈都是不同地方的人,只不过他的父母离得更远,一个在地球,一个在外星。

在这些多样反应的呈现中,差异并非不存在,而是变得不重要了。

另一种“违背预期”的表现,是里面种种“戳破”行为

既有技法上的戳破煽情。

比如男主谈身世,说到因澡堂拆除导致一家人没有地方泡澡,父亲和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当你以为它要走向煽情时,男主又谈到爷爷奶奶活了一百三十岁。在场所有人随即从难过转向沉默,男主反问大家是不是心想他们活得够长。

也有内容上戳破人际交往中的面子。

例子也是男主在聊他之前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小美夸他很了不起。男主顺话,又继续“显摆”自己打算不用能力凭学力考试。而小叶随即打断他的“显摆”,很正经地说到这也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这些“戳破”,并不是反对,反而因为它基于一种自由表达的平等关系,让里面的人物在起伏的对话交流中,逐渐建立深层的情感连接。

所以,《热点》的内核其实还是绵密的人情网络。里面没有重大事故或突出变化,就靠密集的碎碎念推动叙事发展,逐渐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缝合起来。

这些平凡生活中的各种对话、交流、羁绊非常日常,但放在当下又显得足够珍贵。

毕竟在我们这个一旦出现“热点”,事实就会在疯传中扭曲的时代,在这个逐渐失去口头语言的时代,在需要想象日常的时代,这些庶民的快乐,真的太稀缺了。

来源:老夏看商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