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凶杀案的侦破一环扣一环,真相即将浮出水面时,人们会发现案件的结局似乎不重要了。
每次看日本悬疑推理剧,都佩服作者和导演对人性的窥视。
当凶杀案的侦破一环扣一环,真相即将浮出水面时,人们会发现案件的结局似乎不重要了。
凶手的命运如何也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令人窒息的人性。
日本作家高野和明的处女作《消失的13级台阶》,堪称社会派推理的标杆。
2001年,这部作品一举斩获“江户川乱步奖”,也就是日本推理界“奥斯卡”。
豆瓣评分8.6,常年霸榜“烧脑神书”榜单,改编成的日剧更是成为悬疑剧经典。
案子不仅是烧脑,以及最后的反转,而是当你猜到凶手了,却一时无法怪罪他们杀人的动机。
这部经典的悬疑小说,没有密室、没有完美犯罪,却对死刑制度、司法漏洞、人性善恶的从另外的角度进行探讨,让读者直呼“后背发凉”。
高野和明用“电影分镜式笔法”,将三个“罪人”的命运拧成一股绞索。
死刑执行官、假释杀人犯、失忆死囚,最终在13级台阶的废墟下,撕开一场全员恶人的血色罗生门。
今天,我们就讲一下反町隆史演的这部《消失的13级台阶》。
树原亮因“杀害老夫妇”被判死刑,他却在监狱里待了7年,迟迟没有执行。
这对老夫妇是树原亮出狱的监管人,一向和蔼可亲,却惨死在家中。
而树原亮则昏倒在案发现场几百米的公路边上,身上还有死者家丢失的银行卡和身份证。
但是,作案凶器、存折和印章全不翼而飞。
树原亮不认罪,因为案发时他已经昏迷,失去了那段记忆。
数次上诉后,他的案子重新维持原判。但是什么时候处于死刑,谁也不知道。
在关了7年后,树原亮突然喊着自己当时“站在台阶上”。
但是案发现场,包括周围的山坡都没有台阶。
谁也没有想到,有人出高价钱聘请监狱管教官南乡,在行刑前找到翻案的证据。
为什么会是一个监狱管教官接受这项任务?
他年轻时曾执行过两次死刑,造成了一辈子的理阴影。
当身边的人都知道他曾杀死两个人,都不理解和支持他。
家庭濒临破碎边缘,他也因为亲手执行过死刑,对司法制度深恶痛绝。
从心底里,南乡也认为树原亮是被冤枉的,因为案件审理过程中,疑点重重。
存折和凶器都没找到,现场有第三者的衣服纤维和血液,还少了死者生前做的监管记录……
而那本监管记录,很可能就记着真凶的名字。
据调查,树原亮在保外期间,表现良好,怎么也不像能再犯罪的人。
南乡觉得,即使树原亮是凶犯,也应该在恢复记忆后,让他真正改过自新。
南乡找来纯一,试图合作,一起为树原亮翻案,找到幕后真凶。
他们怎么也没料到,越是接近真相的时候,也是把自己送进黑暗深渊的时刻。
他们在与时间赛跑,因为树原亮的上诉被驳回。
还有更让人哑口无言的是,每一届内阁重组,法务大臣都会在卸任最后一天,把所有积压的死刑犯都执行死刑。
树原亮的名字就在上报的名单之内,而距离这个法务大臣卸任也就几天了。
师徒二人,像是在与时间赛跑,拼尽全力,要为树原亮翻案。
02南乡和纯一,抽丝剥茧,终于发现树原亮所说的台阶。
原来一座千年古刹增愿寺,被风雨冲刷,被埋在距离案发现场不足500米的山坡下。
帮助他们提供信息的就是当年审判树原亮的检察官,他也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冤枉了一个改过自新的青年。
增愿寺台阶内外都有台阶,南乡他们在台阶里找到藏着的凶器,一把沾满血迹的斧头,还有印章。
但是,警方检查出来的指纹竟指向纯一。
纯一明显是被栽赃陷害的,而幕后黑手可能有两人,他们制造假证据,想要一箭双雕。
南乡想尽办法帮助纯一找出真凶。
但是,他查出当年纯一并没有误杀少年恭介,而是为了给女友报仇。
恭介强奸了他的女友友里,纯一在事后愤怒要报仇。
当他要动手时,对方因为与其撕打,不幸自己倒地摔伤后脑而死亡。
这件事他隐瞒了真相,也没告诉一直信任他的南乡。
出狱后,纯一登门向恭介父母谢罪,却被其父光男冷冷拒绝:“你活着,就是对我们的折磨。”
案件到了这里,不断的连环反转,到底谁在操控生死?
纯一冒死再次进入增愿寺,找到了真正的证据,死者的存折,上面有凶手的名字。
原来,真凶是监护人的另一被监护对象安藤纪夫,也是出钱让南乡找证据翻案的人。
他曾因杀人被判无期,却借“恩赦令”假释出狱。为掩盖罪行,他设计让树原亮顶罪。
但是,纯一杀死的恭介之父,暗中布局要为儿子报仇。他将纯一的指纹伪造在凶器上,意图借司法之手“复仇”。
最后,真凶伏法,树原亮被释放。
真相大白时,人们没有对谁是幕后真凶而感到差异。
而是日本的刑法制度的随意性和不公正性,倒吸一口凉气。
我们会自问,“台阶之下,人性是无解的吗?”
“13级台阶”既是绞刑台的隐喻,也是真相的象征。
当台阶坍塌,作者抛给读者的不仅是案件的解谜,更是对正义的终极拷问。
树原亮本来无罪,有罪的是安藤纪夫,他们都是假释后被死者监护管理的对象。
但是,死者虽然是退休的校长,却道貌岸然,敲诈安藤纪夫多年,因为他有重新把假释的被监管人送回监狱的权利。
法务大臣卸任,积压为执行死刑的犯人,就要立即扎堆被执行死刑。
那么,谁来定义“罪与罚”?
是法律、受害者家属,还是执行者的良心?
复仇能否带来救赎?
纯一、光男、南乡和安藤纪夫的结局证明:以暴制暴,只会让所有人坠入深渊。
我们看到的社会镜像是,当监狱成为“养老院”时,生与死,罪与罚,还有那么重要吗?
书中人物的悲剧,折射出日本社会的裂痕。
老年人“犯罪养老”。像是为逃避贫困与孤独,老人偷三明治入狱,享受免费医疗与照料——监狱竟比社会更“温暖”。
年轻人的“摆烂”。高压社会下,年轻人拒绝结婚生子,甚至羡慕囚犯的“安稳”。
这种畸形现象,恰是对书中“复仇循环”的无声呼应。
看完这部剧,我们或许会明白:
正义从来不是台阶上的简单攀登,而是人性泥潭中的艰难跋涉。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不是只有对与错,黑与白。
我们看不到的,还有藏在其中,无法调和的矛盾。
生的人,本应该有罪。
死的人,想改过自新,却被处于死刑。
徘徊在生死之间的人,谁又能掌握他们的生杀大权?
这些矛盾成了人性中最绝望的呻吟。
也许,生与死的权利,真的不在我们自己手中。
来源:夜半人物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