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全程和死人打交道,竟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

1024影视 日韩动漫 2021-01-22 03:58 1

摘要:小林大悟表情凝重,一双手轻微拂拭着死者的脸庞,顺着肩膀滑到交叉合十的双手上,慢慢的掰开置于胸前。

日本,山形县。

一具眉目安详的尸体,一场庄重肃穆的仪式。

小林大悟表情凝重,一双手轻微拂拭着死者的脸庞,顺着肩膀滑到交叉合十的双手上,慢慢的掰开置于胸前。

然后缓缓褪下所穿着的衣物,仔细擦拭着身上每一寸肌肤,最后为死者化妆,这一系列流程是逝者火化前的入殓仪式。

而小林大悟是一名入殓师,他称死去的人为:往生者。

成为入殓师之前,小林生活在东京,是管弦乐队的大提琴手。

乐团因经营不善,突然解散,让他被迫离开东京和妻子来到了山形老家。

小林是个孤儿,母亲两年前去世,父亲在他儿时外遇抛弃了家庭,只留下一间空荡荡的老房子。

搬到老家后,为了生计,小林四处寻找工作。

偶然间看到报纸上的一则招聘广告,来应聘时,社长告诉他工作要求: “把遗体放进棺木”。

他慌张的拿出报纸说:“可是…广告上好像是说协助旅行”。

社长拿出一支红笔,改了两笔说:“报纸上印错了,是安心地走上旅程”。

于是,他稀里糊涂的成为了一名入殓师。

这是个让人嫌弃又恶心的工作。

朋友对他说:“做什么都行,去找个正经的活干吧”。

妻子痛哭着对他说:“你不要碰我,你不干净了”。

就连一位死者家属训诫孩子时,都指着他说:“你是不是想一辈子做那个人的活,来赎罪啊”。

一瞬间,小林大悟成为了山形县的耻辱,成为了周围人讥讽的笑柄,他两眼空洞,心如死灰。

于是他下定决心辞职。

然而辞职前的一次入殓仪式,让他彻底改变了心意。

那是社长亲手主持的仪式,社长跪在地上,躬身为逝者化妆,如同一头老牛,温柔的舔舐着“往生者”,抚慰着死亡带来的伤痛。

伴随着家属的泣恸声,他释怀了:

“把失去的人重新唤回,赋予永恒的美丽,这个过程,平静、细致而温柔。重要的是充满爱,目睹每一次的生死离别,舒缓、完美,深深地打动着我”。

电影《入殓师》改编自日本作家青木新门的小说《门纳棺夫日记》,豆瓣8.9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主要讲述了入殓师的生活,以一名入殓师新手的视角,去观察世间各种各样的死亡。

许多电影都会遂进有关生死的命题。

却极少有能像《入殓师》一样,拍的庸常、俗套,毫无色彩,却深入人心,由生入死犹如一挂清水,一挥即逝。

电影中,通过入殓仪式,能看到各个阶层家庭的生死告别式,残酷且温情,也让阴阳相隔的人们,情难自抑,对生死不再禁忌。

小林大悟成为入殓师后,接触到形形色色的逝者,与告别仪式。

有变性为女生的自杀少年、有喜爱穿长筒袜的老奶奶、有爱笑阳光的棒球男孩、有被女儿吻一脸唇印的父亲………

在这些悲喜交集的情感中,小林成为一名虔诚的圣徒,不断叩击着一扇扇生死罗生门。

电影中,小林跟随社长收殓的第一具尸体时,那里卷绘着人们对死亡的第一认知,恐惧、唾弃夹杂着可笑。

那是一位死了两周的老太太,房间里杂乱不堪,弥漫着尸体散发的腐臭,小林紧捂口鼻,不敢直视,最后还是呕吐了出来。

事后,小林来到一所澡堂,拼命的用肥皂搓洗着身体每一处。

回到家中,紧紧拥抱着妻子,像一头狮子疯狂嗅着妻子富有生命气息的身体。

这一次外出,让小林大悟第一次感受到死亡。

死亡并不是电影的最终主题。

导演把更多的笔触,用来描绘入殓仪式上告别时的极悲极喜的众生相,聚焦在另一群活着的人。

而入殓师在那一刻,既能感受冰冷的死者,也能抚慰温暖的生者。

我们很难理解这个职业的意义。

就像电影中,一次迟到,愤怒的家属对他们吼道:“你们难道不就是靠死人吃饭的吗?”

他们忍受着谩骂,沉默不言。

直到为逝者化完妆容后,那位生气的家属,再也绷不住。

趴在棺木前,嚎啕痛哭,像个怯懦的孩子,那是他见过妻子一生中最美的样子。

入殓师如一位世间魔法师,用一双富有魔力的双手,让死亡看起来更像是一次长眠。

为生者与死者之间建立最后一次情感联系,使冰冷的灵堂充满温情。

最终小林获得了朋友的尊重,妻子的理解。

为客死异乡的父亲,完成了一场特殊的入殓仪式,达成了跨越生死的和解,父亲体面地长眠于深沉悠扬的大提琴声中。

入殓师是个特殊的“职业”,在中国也是。

10个人中有9个人会辞职,100个人中会有99个人辞职。

这是从事入殓师的人,最常说的一句话。

2002年,二十多岁的小冯毕业后,不顾父母的反对来到广州殡仪馆工作,成为了一名入殓师。

看着这一个个原本鲜活的生命离开人世,小冯不会想哭,但内心却是复杂的。

在对待生死这个问题上,她也在慢慢形成自己的看法:

“我待在这里十几年,每天都看着人离开,其实我也不觉得他们离开了,只不过是换一个世界活着。

工作15年后,小冯突然发现。

自己经常把火车站说成火葬场、把烟灰盅说成骨灰盅;工作时听惯了哀乐,连平日里哼哼的也是凄凉的曲子;逛街看到满脸皱纹的脸就会琢磨怎样画才会好看些;看到躺下的人就有想去抬的冲动……(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许多入殓师都会有很多“职业习惯”,比如不参加亲友的婚喜寿宴、不主动告知别人自己的职业、不递名片不握手……

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不能。

因为,在我们中国人的习俗中,死亡是一个禁忌的话题。

而入殓师这个行业涉及死亡,很难融进社会,甚至不被人尊重。

在西北小县城,干了20年的入殓师老冯说:每当逢人见面打招呼,别人一听说从事殡葬行业,掉头就走。有时会满脸鄙夷。

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挺孤独的...就像电影中的小林大悟一样。

只不过,没小林那么幸运,得到所有人的理解。

老冯眼下的心愿,就是希望更多人接纳入殓师,它不是死神,只是一份职业。

经常有人问老冯做这行的意义是什么?

老冯说:

为逝者留下最后的容貌,告慰逝者,抚慰生者。

或许,就是入殓师的意义吧!

关于死亡,你能够在电影中诸多片段找到解读与感悟。

而我更偏爱桥头看鲑鱼那一幕,河中的鲑鱼,迎着逆流,拼命的往岸边游,最终死在岸边。

小林说:“真可悲啊,拼命游上来就是为了去死,反正是死还这么辛苦”。

另一位老者说:“它们想回家,回到出生地”。

是呀,生命不就是这样循环往复,由生入死,中间不断的努力更进,最终叶落归根。

来源:读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