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宫崎骏到押井守:90年代日本动画双峰为何难以超越?

1024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5 13:48 1

摘要:1997年上映的《幽灵公主》,不仅打破了当时的日本影史票房纪录,也成为宫崎骏第一部享誉世界影坛的作品。在豆瓣,百万影迷为影片打出了8.9的高分,是无数影迷心中宫崎骏的“封神之作”。

近日,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继宫崎骏的《幽灵公主》之后,又迎来了一部日本动画电影“神作”——押井守执导的《攻壳机动队》。

1997年上映的《幽灵公主》,不仅打破了当时的日本影史票房纪录,也成为宫崎骏第一部享誉世界影坛的作品。在豆瓣,百万影迷为影片打出了8.9的高分,是无数影迷心中宫崎骏的“封神之作”。

而《攻壳机动队》则以开创性的风格构建了一个充满未来感与科技感的世界,独特的赛博朋克美学令人惊叹。其深刻的内容思辨,在如今AI全面到来的当下,对身份、灵魂与技术异化等永恒命题的探讨,也让影片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

两部电影诞生时间相差不过两年,风格和主题完全不同,刚好代表了日本动画巅峰的两极。

两位导演也同为上世纪90年代最受世界赞誉的动画大师,而押井守甚至更早一步在国际成名,其作品的影响力也超越了动画范畴,启发了《黑客帝国》《阿凡达》等科幻电影。

作为押井守的代表作,《攻壳机动队》今年迎来上映30周年特别纪念,全新4K修复版于5月10日全国艺联专线上映,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进口,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译制、发行。

记者观察到,2015年是日本动画电影引进中国内地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哆啦A梦:伴我同行》取得了5.3亿的票房佳绩,点燃了内地片商引进日本动画电影的热情。2024年,中国内地引进的日本动画电影更是达到15部,创下近年高峰。

日本动画电影持续多年保持吸引力与创作力的关键是什么?其动画工业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流程及体系?本期《文创世界观》带你一探日本动画工业本身的“长盛秘诀”。

图:豆瓣

共创的灵魂:制作委员会制度

每次日本动画结束的时候,片尾长长的字幕总会看到“制作委员会”这个神秘组织。在日本的动画工业,它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部动画电影的生死。

制作委员会制度是日本内容产业(content industry)的一种特有商业制度,并非一个法律概念,而是随着商业环境的需要自然生成的制度,其本质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动画制作流程,目的是为了分散风险,进而保护商业利益和实现分配。

动画制作委员会,简而言之就是一部动画的组委会,由制片人牵头成立,主要由掏钱投资该动画制作的企业代表,以及动画公司的企划负责人组成。

而如果有漫画或者小说原作,那么委员会还会加入出版社代表,其核心功能在于——实现动画制作的“内容共创、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图:豆瓣

业界普遍认为,动画制作委员会制度起源于日本超人气TV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简称EVA)。

当年,《EVA》在经营上的极度成功和预算控制上的极端失败,与它在日本动画史上的地位一样具有里程碑意义。

自EVA之后,日本动画的制作及经营方式,逐步被制作委员会这个制度所影响,从以一个动画公司为主体,该公司的作品为中心,变成了以某一个作品的多方参与者为主体,以这个具体作品为中心。

图:豆瓣

制作委员会的运作相对复杂,内部竞争非常激烈。每个参与者虽然希望能获取自身的利益,但在合作过程中也会培养出彼此依赖的关系,同时通过合作与制衡机制,来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一个“制作委员会”可能包括广告代理商、电视台、游戏公司、音乐公司等。各个公司的强项和利益并不完全相同,比如电视台会希望获得播放权的收益,游戏公司则可能争取全球游戏改编权,而音乐公司则会根据艺人和市场评估来决策。

每家公司因各自的市场策略与专业定位而决定投入不同的资本与制作资源,从而“共创”出一个符合行业水准及消费趋势的作品。

延伸的话语权:动画制作公司加速布局IP及发行

在制作委员会制度的基本框架之下,日本动画工业近几年对于IP的深度开发运营以及在发行端的重新变革组局,是不可忽视的行业变革,客观上促成其“百花齐放”。

日本的动画制作公司可以划分为“总包”公司、“分包”公司以及下游公司(专职工作室)。

“总包”公司负责策划整部动画作品;“分包”公司则负责制作某一集动画;而其他的下游公司(专职工作室)则专门负责剧本、演出、原画、动画、CG、背景美术、特效、摄影(合成)、画面编辑等某一环节。

目前,日本国内的动画制作公司超过300家,主要集中在东京都区域。

图:新华社

记者观察到,近几年,为了获得更大的行业话语权和生存空间,日本不同生态位的动画制作公司加速布局发行端。

像是巨头索尼音乐旗下的动画制片公司Aniplex在制作出《鬼灭之刃》这样的顶流IP之外,近年相继发行了一大批热门动画作品。

此外,中等规模的角川,在聚焦打造大型动画项目《我推的孩子》的同时,也继续巩固其“发行阵线”,持续增加发行作品。此外,武士道(Bushiroad)、Avex Pictures等玩家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动作,在制作端之外谋求更大的行业话语权。

图:豆瓣

一般情况下,动画电影或者是动画片的制作,耗费经费巨大,难以通过放映来回收成本。于是,新合作模式的探索以及IP衍生品市场成了内容产业的重中之重。

在日本,越来越多的动画制作公司、制片公司、出版社都想要通过合作或收购的方式来拼产能、拼版权。除了改编热门作品、打造原创动画,就连老IP也被纳入了范畴,这也诞生了许多所谓的“文艺复兴”动画。

这其中,包括“家大业大”的、日本最强综合娱乐公司之一的东宝,近年加速发力动画原创IP,收购/组建了多家优质制作公司。像是万代南梦宫影像制作,也通过收购和合作迅速占据一席之地,基于原本的动画业务,延伸更长的IP产业链。

而各大漫画出版社相继内部建立了新的机制甚至成立了新的部门,相比以前只是作为“原作窗口”乖乖等动画改编的收入流入口袋,现在出版社也主动参与到动画IP的深度开发运营中。#宫崎骏# #押井守# #动画#

文/谢陶

来源:丹生谷森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