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到如今中居正广还想洗白?!是翻身有望还是垂死挣扎?

1024影视 日本明星 2025-05-17 14:41 1

摘要: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日本娱乐圈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焦点人物是曾风光无限的国民偶像中居正广。这位前SMAP成员、活跃在综艺和主持界的“中居君”,因被指控涉及性加害事件,不仅黯然宣布引退,还在舆论的漩涡中沉浮。

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日本娱乐圈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焦点人物是曾风光无限的国民偶像中居正广。这位前SMAP成员、活跃在综艺和主持界的“中居君”,因被指控涉及性加害事件,不仅黯然宣布引退,还在舆论的漩涡中沉浮。

如今,他在沉默数月后通过律师公开发声,对富士电视第三方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提出反论,试图为自己的名誉“正名”。这下不仅事件再度升温,大众的激烈争论之心也被引发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来仔细聊聊。

性加害事件的前因后果

事情得从2023年说起。2023年6月2日,中居邀请前富士电视台的女性主播到其公寓,在两人独处的情况下发生了性行为。女性主播主张这是“非自愿的性行为”,并表示因此遭受了精神上的痛苦。

2024年12月,周刊文春曝光了此事件,并称中居已向女性主播支付了9000万日元作为赔偿。随即中居在其官方网站上承认“确实发生了纠纷”,并透露双方已达成和解。

尽管早在2023年6月富士电视台已掌握该事件的相关信息,但仍未采取适当应对措施,继续安排中居出演节目。其应对的迟缓与不透明性引发众怒,最终在2025年1月,富士电视台的会长嘉纳修治与社长港浩一引咎辞职。

富士电视台社长港浩一

没过多久,富士电视台及其母公司富士媒体控股成立的第三方委员会公布了调查报告,虽然具体细节因双方签订的保密协议而未公开,但委员会根据女性受害者的证词、中居的“态度”以及其他证据正式认定中居对该女性主播实施了“性暴力”。

消息一出,震惊了日本娱乐圈。要知道,中居正广可是日本家喻户晓的明星,SMAP解散后,他以个人身份活跃在主持、综艺领域,凭借幽默风趣的风格和亲和力,圈粉无数。这次的指控让他的形象一夜之间跌入谷底。

1月23日,中居正广突然宣布退出娱乐圈,理由是“个人原因”,但明眼人都知道,这跟性加害指控脱不了干系。

即使引退中居女友也对他不离不弃

此事一出,网上对中居的粉丝——被戏称为“中居假发”的嘲讽和攻击铺天盖地。不少粉丝因偶像的沉默和引退感到失望,纷纷脱粉、转担。与此同时,支持受害女性的声音也在网络上占据一席之地,呼吁关注性暴力问题,强调“受害者不应被二次伤害”。事件看似尘埃落定,中居正广的名字却成了敏感词,他的公众形象几乎崩塌。

沉默数月后的反击

就在大家以为中居会就此销声匿迹时,5月12日,他通过新换的代理律师发表了一份长篇声明,对第三者委员会的报告提出强烈反驳。这份声明宛如一颗重磅炸弹,再次点燃了舆论战火。中居到底说了啥?咱们来梳理一下他的三大核心论点:

1. 守秘义务的争议:

第三方委员会在报告中称,调查时曾要求双方解除守秘义务,以便公开讨论事件细节。女性受害者同意解除,但中居拒绝了,这一“态度”被委员会视为认定性暴力的依据之一。然而,中居的律师却反驳说,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中居当初主动提出解除守秘义务,但委员会却表示“房间里发生的事不是直接调查对象”,因此他才未进一步配合。不仅如此,中居还声称自己接受了长达6小时的诚恳面谈,但他的陈述几乎未被报告采纳。

2. “性暴力”定义的质疑:

中居的律师在声明中明确表示,经过对中居的详细调查和相关资料的审查,“未发现‘性暴力’这一词语通常所指的暴力或强迫性行为”。他们批评委员会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性暴力定义,称其过于宽泛,涵盖了心理压迫等行为,与日本民众对“性暴力”的普遍认知(即肉体暴力或强迫)不符。律师认为,“性暴力”这一措辞被滥用,导致中居的名誉和社会地位受到严重损害。

3. 要求公开证据:

中居的律师要求第三方委员会在5月26日前公开调查中使用的所有证据,包括面谈记录和其他资料,以证明调查的公正性。他们还表示,将对委员会的报告提出进一步质疑,并要求其做出解释。

但与此同时,反对的声音也此起彼伏,很多人觉得中居这波操作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

不过对“中居假发”们来说,这份声明简直是天降甘霖。过去几个月,他们因偶像的沉默和负面报道饱受煎熬。如今中居终于站出来“为自己说话”,粉丝们自然激动万分。社交媒体上,“中居假发”们纷纷留言:“我就知道中居君不是那种人!”“谢谢你没有放弃!”还有人直言:“第三方委员会的报告漏洞百出,根本不公平!”对他们来说,中居的反论不仅是澄清,更是一种情感上的救赎。

而媒体和法律专家对中居声明的解读则冷静得多。一些评论员指出,中居的声明看似强硬,实则漏洞不少。

律师西脇亨辅就直言,中居要求公开证据的诉求完全是“不合理的要求”,因为律师的保秘义务受法律保护,委员会不可能把调查资料交给中居。这种要求与其说是为了澄清真相,不如说是为了制造舆论效应,给公众留下“委员会不透明”的印象。

此外,针对中居质疑“性暴力”定义的说法,CBC评论员石塚元章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社会对性暴力的认知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肉体暴力,任何利用权力或地位压迫他人的行为都可能被认定为性暴力。中居的律师却试图用“传统观念”来辩解,未免显得“过时”。

石塚甚至直接发出质疑:“都2025年了,还用这种老掉牙的逻辑,到底想干啥?”

而社会学家古市宪寿的评论则具有争议性。作为中居的朋友,他在X上发文质疑第三方委员会的公正性,称其在守秘义务问题上“先斩后奏”,还暗示调查可能“先入为主”。不过,他的立场也引来不少批评,网友认为他因私交偏袒中居,缺乏客观性。

其中,普通民众的反应最为复杂。一方面,确实有部分人被中居的声明打动,觉得他可能被冤枉了,或者至少应该给他一个申辩的机会。另一方面,更多人对中居的动机表示怀疑。有人在网上吐槽:“都引退了,还出来折腾啥?不就是想洗白自己吗?”还有人直言:“受害女性好不容易站出来,你现在跳出来反驳,不是给她添堵吗?”

尤其让民众反感的是,中居的声明似乎有意无意地把矛头指向了受害女性。比如,他质疑“性暴力”定义、强调自己“没那么严重”,这些话听起来就像在说受害女性夸大了事实。这种态度不仅无助于澄清真相,反而可能让受害者再次受伤。试想一下,一个普通女性,面对曾经一手遮天的行业大佬,要鼓起多大勇气才敢站出来指控?受害女性的代理律师也在声明中表示,担心中居的反论会引发新一轮的网络攻击和诽谤。

更有网友提出,他的声明更多像是“迟来的公关操作”,而不是真心想解决问题。沉默了几个月,换了律师才发声;明知要求公开证据不可行,却还要大张旗鼓地喊,摆明了是想博同情、转移焦点,多少有点“甩锅”的味道。

当然,咱们也不能完全否认中居的申辩权利。法律上,他有权为自己辩护,舆论上,他也该有发声的机会。但问题在于,他的发声方式和时机,实在让人觉得少了点诚意,多了点算计。

真相未明,公道自在人心

中居正广的性加害风波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事,而是牵涉到性暴力议题、媒体责任、公众信任的复杂博弈。他的反论或许能让一部分粉丝重燃希望,但对更多普通民众来说,这场“反击”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公关秀。

另一场公关秀

作为吃瓜群众,我们希望看到的是真相,而不是谁的声音更大、谁的律师更会写声明。受害女性的勇气值得尊重,中居的申辩或许也该被倾听,但最终,公道自在人心。如果中居真觉得自己被冤枉,那就拿出实打实的证据,正大光明地面对公众,而不是躲在律师的文书后面喊冤。

但愿真相能早日浮出水面,也希望受害者的声音不会被喧嚣的舆论淹没。毕竟,在这个时代,保护弱者、追求公平,才是我们最该坚持的底线。

※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 完 -

🎞🎞🎞

来源:日本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