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五我飞到北京追星来了。看我男神帅吧,对,他就是五味太郎,年方80,这是他时隔20年再次造访北京。
好潮的老头,好难搞的采访对象。
图源:爱心树
上周五我飞到北京追星来了。看我男神帅吧,对,他就是五味太郎,年方80,这是他时隔20年再次造访北京。应该没有孩子没看过“五味太郎”的绘本吧,应该没有家长没带着孩子读过他的绘本吧。哪怕你不知道他的名字,当你看到下面这样的小人,小动物,你应该也会想起,哦,是他啊!那些带着“笨拙感”的涂鸦,但我孩子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很喜欢读,要读很多遍,读得停不下来。图源:爱心树童书
01我收获了一筐生命力我和五味太郎老师的活动在周日,但我太激动,早早就来蹲点,蹲到了什么呢?
在正阳门的Page One书店,他一露面,就听到了现场“哇”声一片。这也太潮太有少年感了吧,这个搭配看似不经意,但绝对是有心思和巧思的,就和他的绘本一样,我心里暗暗想。周日这身,又是好好看有没有👇图源:爱心树童书
比穿搭更有个性的,是老师的性格。我参加过,自己采访过、旁听过的绘本作家的采访,数不胜数,默认提问就是:“如何解读您的作品,您的绘本想要表达哪些价值和意义?”但你们猜老师说啥?——“肤浅也好,有深度也好,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有自己的判断就好。我之所以一直从事绘本的创作,就是因为你可以从个人角度自由去想,你认为有深度就有深度,你认为很肤浅就很肤浅。大家怎么看都可以,所以我才喜欢绘本。”
我为周日准备的访谈大纲就此作废。
咋办,从小完成命题作文习惯了的我,现在打分标准都摸不到了。顺着这个思路发愁的时候,我突然自己笑了,这不也是咱们这代家长的迷茫吗?我知道未来养育孩子的路径要变了,但我不知道“怎么办”,毕竟咱们从小走的就是唯一的那条路。没想到当我这么一类比后,我突然就有思路了。我真想知道那些“标准访谈问题”的答案么?资料上不都有么。我既然那么喜欢这位作者,喜欢他这个人,我真心想问的,想知道的事情,是什么呢?想通这点后,我的心情就像北京那天的天空一样,蔚蓝蔚蓝,无比轻松。哇,真心,我的真心是什么?果然是我爱的五味太郎啊,就像他的绘本一样,“没有教育,读完不会学到什么,但读完就会变聪明”。我感觉自己见完他后,也变得聪明了一点点,哈哈。图源:我自己的
为什么要有“大人”和“孩子”的区分呢?周日我们用的是五味太郎老师的涂鸦绘本。一开场,老师就看到爸爸妈妈坐后面,小朋友们在前面画。
老师说,我的作品并非专为儿童创作,我创作的书,小孩读、大人读,谁来读都可以。
所以,不用把绘本做“大人”和“小孩”这样的区分。
他问后排的父母们,你们有谁想画画的嘛?你们难道看到孩子们那么开心,不想加入的吗?那么,来吧!
这时候有趣的一幕发生了,大人们从一开始的几秒犹豫,有的甚至都不习惯坐孩子的矮凳子,到后来饶有兴致地和孩子一起创作,甚至自己创作都停不下来。
后来现场有一位妈妈还分享了,这是她长大后画的第一幅画,她一直觉得自己不会画,画不好,不知道要画什么,今天竟然完成了,感觉很棒很开心。
图源:爱心树童书
五味太郎老师也很开心,饶有兴趣地听小朋友们分享他们的画画故事,听大人们的画,最后还是毫无客气地说,孩子们很有活力很有能量,大人能量不足,要继续努力,和孩子们学习啊。
老师说,那我要和家长说,你自己继续加油吧,孩子没问题,大人有问题。哈哈哈,这个回答很五味太郎,但我表示,我们接受您的批评。
那天我很开心,现场的大人和小孩也很开心,五味太郎老师也很开心,我突然就发现,这又是五味太郎老师想告诉大家的啊。
他说:那就请继续这样沉浸地享受地画下去吧!
图源:爱心树童书
04我们被围观了
画完,按活动流程,我和五味太郎老师有个30分钟的专访,出版社告诉我在四楼的会议室,已经布置好了(放上了老师的新绘本),打了灯,架上了两个机位。
当我准备往四楼会议室走的时候,老师助理突然告诉我们,老师觉得外面很舒服,咱们去外面采访吧。
什么?!外面?哪里?机器怎么办?现场好几个老师顿时慌了神。
老师就坐在一个石墩上,真的,在798园区,熙熙攘攘的主路边。
哈哈哈哈,这个“外面”我是没有想到的。我走上前,正犹豫自己坐哪里,老师挪了挪屁股,拍拍他旁边,让我共享石墩。
图源:我自己的
我和老师说,特别感谢这几天,让我意识到,自己是个被“教科书式正确答案”束缚得很紧的人。我特别好奇您是怎么逃出来的?
老师说,其实很难的,城市化越严重的地方这样的情况越厉害。很多人已经不真正思考了,遇到迷茫想不通了,就刷刷手机找答案。
我继续问,所以您特别不喜欢回答“假问题”是不是?我也是这几天才意识到,我们不真正思考,总问“假”问题。
老师说,是的,现在基本上都是“假”问题,而不是我们自己“想”问的问题。自己真正想问的,就是好的问题。
我说,但人生总有时刻需要面对这些“假”吧,如果你不得不面对,你会怎么做啊?
老师想都不想地说,如果实在无法忍受,我就选择放弃和逃跑,这没关系的。
我和老师分享了,当年我和小D读《巴士到站了》最后的结尾,我读出了孤独,但5岁多的小D却读出了开心,和我说,“他终于可以回家了。”
老师说,绘本创作最不好的就是预设,比如我预设我这么画要感动你。
我只画我想画的,但每个读者依据自己的个体经验、此刻心境,会从中感悟到自己所感悟的。
这也是为什么,五味太郎老师很反对绘本按照年龄划分,并且绘本前面总有个“儿童”这个词语。他从不觉得,绘本只是给儿童的,更加不觉得自己是为儿童创作绘本。
他说,真正好的绘本就是完成了只有绘本才能做到的事。
我追问,“那是什么事?”
他一直淡淡的声音里突然有了起伏,很响亮地说,那就是充分表达了创作者的内心,表达得很自由。
然后他看了我一眼继续说,就像此刻,我们在这里采访,被那么多人围观,这也是自由啊,谁说采访非要在会议室的?
说完,我才发现我们真的被围观了,而且更好笑的是,出版社的老师们一个个蹲在地上录音录像拍照。
图源:我自己的
然后我和他都哈哈大笑,这时就迎来了我的人生高光时刻,五味太郎老师摸了摸我的头。
从今天开始,我可能要修正我的标准了,谈得开心,就是一个无比成功的采访了,至于有没有完成采访提纲的内容,那不重要,不是吗?
图源:我自己的
05五味太郎真的很纯粹,他可以一眼识破我们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而表达的“虚假”,他就会选择要么不回答要么直接“回怼”。
50年前,他在刚进入绘本圈的时候就说,不会为了取悦任何人而创作绘本,而这个誓言他真的坚持了半个世纪,不仅仅在绘本创作上,更在做人上。
他完全不说教,就和他的绘本一样,他只是坚持表达他想表达的,然后让我们每个人自己去遇见、去碰撞、去改变,或者不改变也可以。
从他身上我收获到了满满一箩筐的生命力,那就是“真”,这对于我自己还有我接下来养育小D都有很大的借鉴力量。
我们总在过度追求意义和目标:
孩子读了这个可以提高那个吗?
做这件事有什么价值吗?
可以达成这些目标吗?
但我们经常忽略此刻的感受,此刻的体验,有时候哪怕我们正在体验,我们的心也不安定,因为我们需要拼命去收集证据来说服自己,这么做有意义有价值有目标。
我们把深刻等同于“大词”,似乎读完绘本如果不能有高大上的解读,这就是失败的阅读体验,或者那就是不够好的绘本;
张口就来的宏大概念和叙事方式被认为是高级的,而忽略了“喜欢、感动、平静、爱读”这些最朴素最珍贵的感受。
图源:爱心树童书
我们经常说一套做一套,我们总说教育孩子诚实、说到做到,但多少人在某些“约定俗成”的社交场景下,我们仍然希望孩子说漂亮话,我们仍然希望自己“表演”得更好。
可是我们似乎从没有想过,为什么非要这样?为什么这样才是好的呢?
05再读一次也是这次的见面,让我觉得,是时候再次重读一下他的绘本和书籍了。
那些绘本不该只是被粗暴打上标签:适合几岁的认知启蒙/激发想象力的低幼绘本,因为我能感受到,那里有一个充满生命力老少年的人生智慧。
已经很长了,但仍然忍不住想分享几本我个人很喜欢的作品。而且都给大家争取来了团购价,当然今天店铺里还有很多五味太郎的宝藏好书,欢迎进店挑挑~(文末还有个惊喜小彩蛋,记得看到最后哦)
① 教育随笔
《孩子没问题,大人有问题》
《孩子不爱学,大人有问题》
适合年龄:大人,或者亲子共读
定价:70元
团价:35元
有时候我们习惯去搜爆款育儿书,很容易错过这类非典型育儿书。
埋头赶路的大人们,经常在育儿道路上陷入不停的提问和找不到答案的死循环。
而《孩子没问题,大人有问题》道出了这些问题的根源——原来都来自大人啊!
“一直担心焦虑的大人,总是不懂装懂的大人,喜欢教导孩子的大人……”
图片来源:自己拍的
你是否也像书里的家长一样问过“我的孩子……这样下去行吗?”
有时候没找到答案,是不是因为我们问错了问题?
《孩子不爱学,大人有问题》中,五味太郎更加理性地剖析了孩子不爱学的原因,提出兴趣导向的主动学习体系。
图片来源:自己拍的
“普适的基础知识不存在的”
“谁也无法为一个人决定哪些应该是他的基础。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事,生活也是他自己的。”
书里这“颠覆常理”的想法,仔细想一想又很有道理!就像我们每个人的童年是独一无二的,长大后的工作和爱好特长都不同,哪有什么“通识”知识。
我们自己都不想被规则束缚,那么也不要对孩子提太多“必须”。
五味太郎犀利地戳穿大人后,又帮大人们松绑:
“大人不需要肩负‘教育’ ‘引导’孩子的责任,放下焦虑,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喜欢这位通透有智慧的老人;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时不时有点“皮痒”,需要一点“毒舌”让自己在日复一日的教育内卷里按下暂停键;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是个愿意向内求,坚信任何好的教育方法都是从自己的理念和思维模式的改变开始的。
那么很推荐你从这套非典型“育儿书”看起!
② 创意涂鸦
《我的创意绘本 50%》
《我的创意绘本 25%》
适合年龄:3岁以上,大小朋友皆宜
定价:256元
团价:98元
无意义的涂鸦在当今具有重大的意义。据说这句话是五味太郎说的,我并没有求证。
但那个周日的下午,我看到小朋友们一个又一个画作背后的精彩故事,父母们沉浸其中的创作,还有因为画画互相愉快的交流,我是特别认同这句话的。
这两本涂鸦书,五味太郎只画好了50%或25%,剩下的就交给孩子或者亲子一起合作完成。这个完成的过程,便是意义!
200多个命题,厚达368页,有涂色、涂鸦、剪贴、迷宫、接龙等等多种形式, 孩子不会为画什么好而发愁,画个过瘾!
图片来源:品牌提供
这种设计其实是一种适合儿童的半依赖式创作,给予一点启发又有自由发挥空间。而且开放式的绘本让孩子用自己的想象和脑洞去填补画面的“留白”。
没有复杂教学、没有规则、没有目的,想怎么画怎么画!
图片来源:品牌提供
其实图形、图示本来就是一种语言,而且先于文字出现。因此画画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在他们学会写字之前,更简单直白的一种表达方式。
有时候想想我和小D真正聊天交流的时间也不多,更多的时候好像都是大人在说,孩子的声音真正得到表达了吗?
或许这本涂鸦书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富足的精神世界,孩子们自己在里面创造物品、抒发情绪、自由玩耍。
当孩子邀请我们看这本书的时候,也是在向我们敞开他的脑洞,记得一定要好好赏读,别轻易浇熄了这份天真和热情!
↓点击下方小程序,进店挑书↓
③ 成长绘本
《小牛的春天》,《我是船》
《休息一下想想》
适合年龄:2岁-99岁
定价:149.4元
团价:69元
五味太郎老师说,他的绘本从来不是只为孩子而作的。如果你也对没有年龄界限这件事感到好奇,如果你很想读一读“五味太郎”的绘本,那么经典中的经典就是这三本——
在《小牛的春天》中,一条线索是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一条线索是小牛一点点长大,用小牛身体的变化串起缤纷四季,妙趣横生。
随着画面的放大、拉远,一年四季过去了,春天出生的小牛,再到春天,长出了小角,土地也冒出嫩芽、开出了花儿。
图片来源:品牌提供
五味太郎真是一个花招百出,不肯按部就班讲故事的人,他的创意常常令人称奇,这本书就很有他的风格!
看似简单的一个故事,却让我每读完一页,都惊叹于下一页他意想不到的呈现。
我想,在孩子眼里这就是如何给他们展示“生命和成长”的最好呈现!
《我是船》
这是老师今年刚出版的新书,对哦,他80岁了还在创作,他说自己会一直创作下去。
新书一推出,出版界很多学者老师们都称这本书是五味太郎的“人生之书”。
一本封面“黑黢黢”的书,讲一艘航行在大海的船,它被问道:我是谁、从哪来、要开往哪里去?
但是读下去慢慢就知道了,原来黑色并不代表黑暗!
图片来源:品牌提供
有时候人生就是旷野,充满无限可能,不用预设轨道。而且只要你想,在哪里都能往前走。
《休息一下,想想》
是一篇关于“往前走”还是“停下来”的成长寓言。
一只在森林里自由自在的小鸟,当它飞到森林尽头,即将飞跃大海的时候,它犹豫了,大海没有果子没有休息的地方,怎么办呢?
小鸟想呀想呀……对了,长大就行了呀!长大就飞得更好了!
图片来源:品牌提供
“有时候努力向前,有时候放松一下,按照自己的节奏,这样很好!”
人生有没有过不去的坎?
答案是:有的!
但是现在办不到的事情,“等长大了就办到了”,这样想也真不错!
同样一本书,小孩读收获了信心,大人读被治好了焦虑,有点明白为什么五味太郎的书不分大人还是孩子,谁都可以读了!
↓点击下方小程序,进店挑书↓
彩蛋来啦!
购买五味太郎的书,实付满 129元,赠送限量小金鱼折叠环保袋1个(只有300个,喜欢的别错过哈)
来源:大J小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