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在鸣海39岁时,噩耗传来,之前如女神般的姑姑独自在浴缸中死去,而且是死后数日散发出臭味才被邻居发现。关键是,姑姑的去世,不但没能引起亲人的哀悼,还招致鸣海父母的埋怨。父亲甚至说,姑姑落得如此下场,就是一辈子不婚不孕的报应。
绫濑遥主演的新剧《想一个人死去》,片名听起来很压抑,故事同样颇显沉重,涉及到“孤独死”这一社会话题。
但实际上,本剧更像是一本轻松欢乐的养老百科书,用滑稽跳脱的风格,讲述即将奔四的独居女性如何让内心自洽、稳当养老的故事。
绫濑遥扮演的女主角鸣海,从小就崇拜时髦漂亮的姑姑,姑姑作为职场女强人,一生潇洒、不曾婚孕,一直是鸣海的偶像。
然而,在鸣海39岁时,噩耗传来,之前如女神般的姑姑独自在浴缸中死去,而且是死后数日散发出臭味才被邻居发现。关键是,姑姑的去世,不但没能引起亲人的哀悼,还招致鸣海父母的埋怨。父亲甚至说,姑姑落得如此下场,就是一辈子不婚不孕的报应。
这让同样大龄未婚的鸣海心里很不是滋味。
与此同时,父母连番的催婚、姑姑骤然的去世,以及周围同事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原先笃定单身的鸣海瞬间乱了阵脚。她开始反思:如果潇洒快活的独身主义的代价就是晚景凄凉、无人关心,最后落得个死后无人知的下场,那还不如悬崖勒马,赶紧找个结婚对象、寻个养老搭子。
于是,鸣海开始在婚恋App上尝试找对象。可现实是,在当下的婚恋市场上,鸣海并没有太多选择,除了年过半百的老头,就是打着帅气多金幌子的骗子。
鸣海一连串的操作,引来后辈男同事那须田优弥的毒舌叩问。诸如,“结婚才有保障,这是昭和时代的价值观吧!”“以你(鸣海)的条件,上免费婚恋
App,也不会有男人要吧!”“养儿防老这种事,根本就是都市传说!”
在恐惧、沮丧、无助等各种复杂情绪的夹击下,鸣海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如果遵从内心、潇洒自由地度过人生,可能就会像姑姑那样孤独死去;而若就此结婚、组建家庭,这既会把自己余下的人生搞得一团槽,还难保不会成为对方的养老工具,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直到第一集的最后,鸣海才突然顿悟,自己真正想要的并不是结婚,而是在独身的同时,如何避免晚景凄凉的生活以及孤独无助地死去。
这也是本剧探讨的核心问题,鸣海将此称为:临终准备活动。
第二集开始,剧情从鸣海纠结于“婚活”还是“独活”,转变为坚定的独身主义者,并且学习怎样“终活”。由此展开了一系列趣味小科普,充当科普讲述者的,是那位没有边界感、略显毒舌的男同事那须田优弥。
因此,本剧基本上分为两条线,一条以鸣海的视角展开,聚焦她如何应对养老临终的棘手问题;另一条以那须田优弥的视角展开,讲述他为了追求女主角而做出的一连串荒诞举动。
为了不像姑姑那样死去,鸣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参加了“单身人士的不腐烂晚年”讲座。
这里面提到了几个关键信息:比如,得尽早进入养老院等机构、尽早与他人开始共同生活、使用生存确认服务(即时刻确保自己还活着)。
也是在此过程中,不管是跟美术馆常客唠家常,还是与同事谈论养老问题,鸣海才惊觉,想要让自己养老无忧,前提是得处理好为父母养老送终的问题。
尽管鸣海还有一个已经成家的弟弟,但根据东亚家庭的传统,加上鸣海尚未结婚生子的现状,自己很可能会变成怨种,被家人理所当然地视作父母的暮年看护。
为了跟父母掰扯清养老细节,同时不让自己落入社死的窘境,鸣海很机智地让同事那须田优弥介入其中。
果不其然,父亲一旦谈及养老,就会下意识地认定,应该由鸣海完全兜底。哪怕他还有个小儿子,但在他看来,鸣海的工作毫不起眼,而小儿子既已成家,便不好再麻烦他。更何况,女儿伺候父母养老送终,此乃“天经地义”。
这番论调,让鸣海气不打一处来,而那须田优弥的完美回击,让鸣海的父亲立即败下阵来。
他认为,让鸣海这样一个从来没照顾过人、自小养尊处优的女性整日看护病恹恹的老人,只会令她立即发毛。家暴老父不一定发生,但隔三差五地拌嘴辱骂,估计是家常便饭。
仅这般言辞,就让鸣海父亲瞬间噤声。
可以说,那须田优弥一方面为了接近、追求鸣海,经常没有边界感地谈论私人话题,在剧中贡献了不少让人惊掉下巴的笑点,可也正是愣头愣脑的毒舌作派,让他间接帮到了鸣海。
比如,在探讨如何避免孤独死时,那须田优弥就科普了一些具体方法:不同的群体在面临不同处境时,会有细微的区别,有的可以找援助组织,有的应该找政府的女性中心,此外,还有各种福利事务所、地域综合援助中心等等。
通过一系列的交谈、走访和调查,鸣海才明白,其实孤独死的人都有一个共性,那便是他们都属于“情弱”群体,即根本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找帮助的情报弱者。
如果这些“情弱”群体恰巧又自尊心过强,便会连“请帮帮我”这句话都没法说出了。哪怕是有人主动关心,也会试图隐瞒自己的困境。
最典型的,便是让鸣海触发养老恐慌的姑姑,正是过强的自尊心,导致她明明晚年需要家人陪伴,却最终倔强地孤独死去。
本剧在探讨孤独死、养老攻略等话题时,同样也涉及到对日本女性不同处境的挖掘。除了女主角鸣海,另外两个形成鲜明对照的,便是姑姑与母亲。
一直奔波事业、享受自由的姑姑,与半辈子替丈夫、孩子操劳的母亲,在早年间相互怨怼、剑拔弩张。
姑姑年轻貌美时,常到鸣海家寻找优越感,这让被家庭禁锢的母亲对她嫉恨不已;晚年后,两人处境反转,母亲以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为荣,反衬出姑姑的形单影只、凄清寂寥。
姑姑与母亲的处境,宛如日本女性两种极端的悲情人生。前者是自由到底、舍弃成家,但得承担孤独死亡的后果;后者是憋屈半生、丧失自我,到头来无非图个晚年称心。
这些有关女性处境的议题,早已成为近些年来日剧的常见话题。
去年在豆瓣冲到9.3分的《住宅区的两人》,便讲述了两位50+的独身女性如何结成生活搭子、共同扶持、一道养老的治愈过程。其中,老小区的人情味、女性间的细腻情,成为本剧的一大看点。
而今年上半年开播的《吃饱睡足等幸福》,同样聚焦38岁的独身女主角,因为患上需要终身共存的疾病,且连遭事业和经济危机,在搬入老小区后,通过邻居间情感的滋养、药膳的帮助,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
这两部高分日剧,都提出了中年女性的生存困境、养老问题和孤独心理,且都将问题的解决重心落在了人与人之间重建信任、彼此扶持的办法上,且都流露出温馨治愈的气息。
反观《想一个人死去》,话题虽然与上述两部相似,可风格上更具漫画的活泼感和夸张化,尤其是绫濑遥扮演的女主角,明明已经39岁,但心理认知、行为模式,却仍然中二感满满,带有少女的纯真和幼稚。
尤其是她疯狂追星、在家中摆起应援物件,一旦心水的爱豆有了恋情、心态立即崩掉的设定,让本剧更像是一部主打年下恋的搞怪喜剧。这不禁让人想起绫濑遥早年主演的爆款剧《萤之光》。这部剧同样讲在公司是普通OL(职场女性)、在家是超级邋遢的不愿意谈恋爱的“干物女”的爱情故事。
总的来说,《想一个人死去》仍是一部值得关注的作品,剧中提到的社会议题,对许多独身主义的女性很有借鉴意义。鸣海作为一名普通都市女性,向往自由、享受单身生活,这并没有什么不妥。可怕的是,不管是男同事异样的目光,还是父亲理所当然的养老安排,都让鸣海身心俱疲,恐惧步入晚年。
而本剧待播的四集内容,也会展开更多的养老攻略,鸣海的个性会不会转变?她与男同事那须田优弥的感情线如何发展?母亲与父亲又会不会离婚?这些剧情还是让人期待。
花无宴
责编 柴颖瑞
来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