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咱们不聊烧脑的悬疑,也不追虐心的爱情,来重温那部治愈“天花板”——《龙猫》。
今天,咱们不聊烧脑的悬疑,也不追虐心的爱情,来重温那部治愈“天花板”——《龙猫》。
《龙猫》是一封写给成年人的温柔情书,是宫崎骏送给我们这些在奔波忙碌中逐渐“硬化”的心灵,一剂最柔软的解药。
影片背景:温柔的导演,温柔的时代
导演:宫崎骏。前几期写到《风之谷》和《天空之城》,展现了宫崎骏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对宏大主题的驾驭能力,
那么《龙猫》则完完全全是他内心最柔软、最童真一面的展现。
这部电影的创作背景,源于宫崎骏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
他的母亲曾因肺结核长年住院,这在他的童年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而电影中那种对乡间田野的热爱,对淳朴邻里的怀念,都带着浓浓的昭和时代(特别是战后经济复苏期)的烙印。
那个时代,虽然物质不富裕,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都充满了温情。
故事背景:夏日乡间的搬家故事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日本五十年代的乡下。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电子游戏,
只有一望无际的稻田、神秘幽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小河,以及夏日里永远不会停歇的蝉鸣。
为了方便照顾在附近医院养病的妈妈,学者爸爸草壁达郎,带着两个女儿——读小学的姐姐草壁皋月和四岁的妹妹草壁梅,搬到了乡下一栋看起来有点“鬼屋”潜质的老房子里。
这个故事,没有反派,没有冲突,甚至连一条明确的主线都没有。
它就像一本夏日的流水账日记,记录着姐妹俩在乡下探索、发现和成长的点点滴滴。
故事就从姐妹俩对新家的探索开始。
她们发现了能让墙壁簌簌作响的“灰尘精灵”,发现了藏在院子里那棵巨大的樟树,还发现了一条通往森林深处的神秘小路。
与龙猫的初次相遇——一天,妹妹小梅在院子里追逐着两只小小的、半透明的神秘生物,不知不觉就钻进了森林的树洞里。
在树洞的尽头,她发现了一个正在打瞌睡的、巨大无比的毛茸茸生物。
天真无邪的小梅一点也不害怕,直接爬到了它的肚子上玩耍。
当这个大家伙打着哈欠,发出“TO-TO-RO”的吼声时,小梅便给它取了名字——“龙猫”(Totoro)。
这一幕,堪称影史最萌的初遇之一,奠定了全片温暖治愈的基调。
雨夜巴士站的经典一幕——这是《龙猫》中最具标志性,也是最被广为流传的场景。
一个下雨的夜晚,姐妹俩去巴士站接忘记带伞的爸爸。
在昏黄的路灯下,她们的身边悄无声息地站来了一只巨大的龙猫,头上还顶着一片荷叶挡雨。
姐姐小月把爸爸的伞借给了龙猫,龙猫笨拙地撑开,雨点打在伞面上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让它觉得非常新奇和开心。
不一会儿,一辆由12条腿的巨猫组成的、眼睛是探照灯的“猫巴士”呼啸而来,接走了龙猫。
整个过程没有一句台词,却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力和静谧的诗意。
还有让橡果子一夜长成大树的剧情,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的夜晚,是宫崎骏送给所有孩子的,最美的梦。
故事的后半段,出现了一点小波折。妹妹小梅因为思念妈妈,和姐姐吵了一架后,独自一人抱着玉米(据说送给妈妈吃能治病)去找妈妈,结果迷路了。
全村人出动都找不到,焦急万分的姐姐小月只好跑去找龙猫帮忙。龙猫召唤来了风驰电掣的猫巴士。
猫巴士载着小月,跨过田野,越过电线,很快就找到了小梅,并把她们送到了医院窗外,让她们看到了安然无恙的妈妈。
故事的结尾,妈妈的病好转,可以回家了。
一家人又恢复了往日平静幸福的生活,而龙猫,则继续作为森林的守护者,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和善良的人们。
很多人问,《龙猫》到底想说什么?其实它什么都没“说”,它只是在“呈现”。
呈现童年的美好、大自然的疗愈!
这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当你被现实的焦虑压得喘不过气时,不妨试着找回内心那个纯真的小孩,用更简单、更柔软的方式去面对问题,也许就会有不一样的奇迹。
《龙猫》,看似简单,却是蕴含着无穷力量的作品。
如果你感到疲惫了,焦虑了,对生活失去热情了,那么,请一定要再看一遍!
来源:沢田纲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