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动画这东西,有时候火得太快,退场也快。每个年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爆款动画,当年论坛满屏、MAD剪不停、B站弹幕都是它。可时间一过,有些作品成了经典常青树,有些则慢慢淹没在“你还记得这部吗?”的回忆里。
动画这东西,有时候火得太快,退场也快。每个年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爆款动画,当年论坛满屏、MAD剪不停、B站弹幕都是它。可时间一过,有些作品成了经典常青树,有些则慢慢淹没在“你还记得这部吗?”的回忆里。
以下这些作品,当年都是“你必须看”的级别,现在却悄悄从主流讨论中淡出了。说它们不行也不至于,但确实已经很少有人在提了。
这部哥特风浓厚的奇幻番讲一个宅男少年被卷入人偶之间的战斗游戏,设定独特、画风精致、角色各有性格。当年翠星石一句“desu”能在论坛刷一整页,是真正意义上的“二次元流行语制造机”。
但现在再提这部,大部分人只记得“好像小时候很火”或者“我有收藏过她们的手办”。虽然它本身质量不差,后续也有重启版,但整体热度早已脱离大众视野,只剩老粉偶尔缅怀一波。
《灰羽联盟》这部曾是那种“你想看点不一样的番吗?来这个”的代表作。没有战斗没有恋爱,讲的是一群像天使一样的“灰羽”在围墙之内的城市里生活、寻找自我、面对失落。慢节奏、氛围感强、哲学味重。
当年跟《玲音》《虫师》并列为“非主流神作”,现在却几乎没人提起。不是质量问题,而是节奏太慢、风格太灰,可能更适合一个网络论坛还流行长篇安利帖的年代。
《驱魔少年》在2000年代中期是跟《火影》《妖尾》同期的少年漫大热,主角亚连·沃克设定也很讨喜,神秘、阴暗、战斗力强,世界观也挺完整。但动画断断续续,原作作者身体状况也不稳定,导致节奏全乱了。
后来虽然有复活过一次出新季,但时间太久、风格变化太大,很多人已经脱坑。现在提到这部,大概只剩“我小时候真的挺喜欢它”的那种感觉了。
早在《刀剑神域》火之前,《.hack》系列就已经做出了“人在游戏里被困住”的设定,而且还是跨媒体企划:动画、游戏、小说全都有。
设定很超前,气氛也很独特,但节奏偏慢、剧情偏意识流,不像后来的SAO那样“打得爽、设定直给”。而且系列越出越杂,观众越看越迷,最后就成了“知道它很重要,但真的没看完”的那种存在。
《零之使魔》设定是典型的“日本男高中生穿越到魔法世界被傲娇女主当成使魔”,剧情全靠主角团互动撑着。男主普通但靠谱,女主露易丝是那种当年最流行的“暴力型萝莉傲娇”,全系列完全围绕这对CP展开。
当年火到出四季,轻小说也是热销款,但现在再看,无论设定还是角色都显得很老套。属于“当时我也磕过,现在不太好意思说出来”的类型。
《全金属狂潮》这部的设定是傲娇女主+过于严肃的男主+背景是全球机战组织,主线其实挺正经,但大家最爱的是搞笑番外篇《Fumoffu》。那时候“校园日常+军人误入”的设定简直神作。
但系列跨度太大,2018年出的最终季几乎没什么水花,画面和节奏也被吐槽拉胯。老粉看完有点唏嘘,新观众大概也不会从头翻起。现在最常见的讨论是:“你还记得Bon太君吗?”
这部讲四个女高中生日常生活,剧情几乎没有主线,全靠角色互动和“当年宅人共鸣点”堆起来的。动画里各种meta吐槽、宅梗、声优玩梗层出不穷,是那个年代B站MAD和同人创作的素材宝库。
但它实在太“时代限定”了,现在再看会发现很多笑点都需要“2007年宅圈知识”才能get。属于“当年是现象级,现在是考古级”的代表。
这部把各国拟人化搞日常吐槽,历史事件全靠角色互动演绎,设定非常适合产粮和做同人。角色数量多、性格鲜明,尤其是在欧美同人圈有压倒性热度。
不过作品本体更新不稳定,加上设定本身不太能延展成深剧情,后期热度下降很快。现在偶尔会在老粉丝自发活动里看到复活迹象,但整体来说已经远离主流视野。
第一季播出时,大家都被“池袋都市传说+群像+非线性叙事”这套吸住了。角色个个有戏,设定也很新鲜,BGM一响立刻氛围拉满。
但问题在于:后续制作断档太久,第二季等了五年,画风变了,角色太多节奏变慢,观众流失严重。等到2016年完结时,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池袋热潮”了。现在提起来,大多数人只会说:“我只记得第一季很好看。”
这部当年就是现象级,ED舞蹈、时间循环、非线性放送顺序、声优歌都火到不行。你只要混过2006年左右的动漫圈,就一定听过“春日”。
但它的文化影响力过于集中在那个特定时代,《晴天好心情》之后很少有实际更新,连续剧式的热度维持不了了。现在它就像一个博物馆展品——重要、有价值,但没人真的在谈它了。
—
这些作品并不是不好,而是它们已经和当年那个时代绑定得太紧。热度退去之后,不是所有人都还愿意回头看一眼。但如果你恰好经历过它们火的那个瞬间,你大概也会忍不住说一句:“那时候,真的是全世界都在看这个。”
来源:哆啦岛的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