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是人名,其实是菜单:那些被食物命名的动漫角色

1024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7-13 05:42 1

摘要:动画角色名字千奇百怪,有的带点深意,有的纯粹图个好听,还有一些……听起来像菜单上的菜名。尤其是角色一多起来,给人起名字这事就开始“主题化”了。于是你会发现:一整个种族都叫蔬菜的、一家人都叫水果的、甚至连反派组织都藏着奶制品梗。

动画角色名字千奇百怪,有的带点深意,有的纯粹图个好听,还有一些……听起来像菜单上的菜名。尤其是角色一多起来,给人起名字这事就开始“主题化”了。于是你会发现:一整个种族都叫蔬菜的、一家人都叫水果的、甚至连反派组织都藏着奶制品梗。

有些是官方故意玩梗,有些是观众后知后觉突然反应过来。不管是哪种,这类“食物系命名”的角色,倒真的挺好记。

一护的“いちご”在日语里写作“苺”,就是草莓的意思。虽然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一护=守护第一人”,也和“15”有谐音(他偶尔穿着带15号的衣服)。但观众第一反应永远是:草莓?尤其是他那头偏橘红的头发,加上他爸妈都挺会玩名的,完全有可能是故意的。

更何况,他两个妹妹也叫柚子和花梨,一家三口直接凑成水果拼盘。就算官方没明确说是水果主题,大家心里早就默认了。

《东京猫猫》是那种你小时候觉得“好可爱”,长大后再看会被名字笑出声的作品。五位女主分别叫草莓、布丁、薄荷、石榴和……莴苣。前面几个都还能接受,轮到莴苣的时候,哪怕你再喜欢她,也很难不想吐槽一句“这谁起的?”

不过她的发色、制服配色什么的确实跟“绿色蔬菜”挂钩,设定上也偏内向敏感,可能想走清爽路线吧。只是“莴苣”这个音在一堆甜点系里,实在太突兀了点。

佐助和小樱的女儿,名字“サラダ”就是英文“Salad”的日语外来语发音。虽然她本人不喜欢番茄,但偏偏被起了个“沙拉”这个组合名。官方没解释这个命名的深意,大多数人猜测就是图一个好记。

好在她性格比想象中稳重不少,所以“沙拉小姐”这个称呼虽然听着轻浮,实则挺靠谱。

水户郁魅的姓“みと”日语发音接近英文“Meat”(肉),而她本人也正是“肉料理专家”,设定上家里经营全国肉品批发业务。动画里她每次出场都在展示牛排、油花、炙烤,视觉和音效都在强调“肉欲”。

所以这个“肉魅”的外号真不是网友乱叫的,而是官方点题。

《龙珠》里悟空真名是“卡卡罗特”,拆开就是“Carrot(胡萝卜)”的变形;“贝吉塔”是“Vegetable(蔬菜)”的音变,“拉蒂兹”是“Radish(萝卜)”,“那巴”是白菜的日语发音。一整个种族全是菜市场命名法,连他们的宿敌“弗利萨”都像是“Freezer(冷冻柜)”的谐音。

鸟山明起名一向放飞自我,但把一个种族全命名成菜是真的少见。你要是小时候没发现,现在回头一看会发现:这群蔬菜的宿敌,其实是冰箱。

早期剧情里,乌索普带着三个小孩组成“乌索普海贼团”,三个小跟班的名字就是三种蔬菜:ニンジン = 胡萝卜,ピーマン = 青椒,タマネギ = 洋葱,全都是日本人日常熟悉的菜名。

可能是尾田想让他们好记,也可能单纯就是好玩。动画里甚至给他们设计了各自对应颜色和发型,视觉识别度拉满。

这只雷丘只在动画里出现过一次,原本是皮卡丘,主人是开甜点店的小姐姐郝甜蒂。她给皮卡丘取名叫“糖糖”,后来进化成雷丘后依然留着这个名字。设定是“用闪电来烤蛋糕”,虽然听上去有点荒唐,但在宝可梦世界观里完全合理。

一个叫“糖”的电老鼠帮你烘焙蛋糕,设定满分,逻辑0分,接受度100%。

这部作品本名就叫“水果一家人”也没问题:主角叫“梨斗”,妹妹叫“美柑”(日语橘子),妈妈叫“林檎”(苹果)。虽然剧情走的是外星公主+地球男的恋爱喜剧,但地球组名字全是水果,实在太整齐了。

美柑虽然是妹妹,却是那个最靠谱的人设,经常帮家里收拾烂摊子。名字叫橘子,人也确实是清爽型。

数码宝贝的名字基本都是“XXmon”,而“薯条兽Potamon”这个组合是 Potato + Monster 的缩写。它的外形也非常“薯”:头圆像土豆,头发像炸薯条,连最爱的食物也是薯条。

剧情里它因为最爱的快餐店停卖薯条而情绪崩溃,暴走进化,一头炸进“薯条危机”事件。香味设定+情绪控诉,戏比主角还多。

这支五人小队是弗利萨军最骚的存在,每人都有超中二的出场Pose,名字也全是乳制品:基纽(Milk 牛奶)、古杜(Yogurt酸奶)、巴特(Butter黄油)、吉斯(Cheese起司)、利库姆(Cream奶油)。

虽然他们长得一点都不像奶制品,但你一旦意识到这个命名逻辑,再看他们的舞蹈出场方式,配上“奶制品战队”这个词……会觉得意外地合理(甚至好想喝点什么)。

说到底,这些角色的名字,可能只是个玩笑,也可能是某种创作上的小趣味。但正是这些“你记住了,但说不出为什么记得”的细节,让角色更有了点味道——有时候是草莓味,有时候是奶油味。

来源:哆啦岛的哆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