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2月7日,日本导演冢原亚由子携电影《初吻》登陆院线。这部由坂元裕二编剧、松隆子与松村北斗主演的奇幻爱情片,以“穿越时空拯救逝去爱人”为外壳,包裹着对婚姻本质的深刻叩问:当一对结婚15年的夫妻因倦怠走向决裂,当命运赋予妻子穿越回初遇时刻的机会,她是否会
2025年2月7日,日本导演冢原亚由子携电影《初吻》登陆院线。这部由坂元裕二编剧、松隆子与松村北斗主演的奇幻爱情片,以“穿越时空拯救逝去爱人”为外壳,包裹着对婚姻本质的深刻叩问:当一对结婚15年的夫妻因倦怠走向决裂,当命运赋予妻子穿越回初遇时刻的机会,她是否会重复当年的选择?这部评分很高的影片,用一场跨越时空的“爱情实验”,撕开了现代婚姻最脆弱的伤疤。
一、时空穿越:从“离婚倒计时”到“命运重启键”。
影片以一场惨烈的车祸开场:结婚15年的砚环奈(松隆子饰)与丈夫砚驱(松村北斗饰)在争吵中分道扬镳,丈夫却在独自驾车时遭遇事故身亡。镜头一转,环奈在整理遗物时突然穿越回1998年——那个她与丈夫初遇的夏天。此时的砚驱尚是青涩的医学院学生,而环奈则是因单恋失败陷入迷茫的护士。
这场穿越并非简单的“改写历史”,而是导演精心设计的“婚姻压力测试”。坂元裕二在剧本中埋下三重矛盾:
1、时间悖论:环奈明知15年后的婚姻会走向倦怠,却仍选择与年轻时的丈夫相恋;
2、记忆困境:她无法向丈夫透露未来,只能以陌生人的身份重新接近;
3、情感撕裂:当她看到丈夫为救病人彻夜未眠时,既感动于他的善良,又恐惧这份纯粹终将被岁月消磨。
这种设定让观众不禁代入:若能回到过去,我们是否会因预见婚姻的艰辛而放弃爱情?影片中,环奈在图书馆偷看丈夫读书时的侧脸,在暴雨中为他撑伞时的颤抖,在樱花树下主动亲吻时的决绝,都在回答这个问题——爱情最动人的力量,往往源于明知前路荆棘却依然选择携手。
二、婚姻倦怠:当“初吻”变成“最后一吻”。
影片最锋利的刀刃,是撕开了“白头偕老”的浪漫幻象。砚驱与环奈的婚姻轨迹,堪称当代日本社会的缩影:
第1年:新婚燕尔,丈夫会为妻子的一句“想吃草莓”穿越半个城市;
第5年:两人因工作忙碌开始分房睡,丈夫的生日礼物变成银行转账;
第10年:争吵成为日常,环奈抱怨丈夫“永远把病人排在家庭前面”;
第15年:丈夫在车祸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们离婚吧”。
这种“从初吻到决裂”的对比,在影片中通过蒙太奇手法被无限放大:当年轻的砚驱在樱花树下笨拙地吻向环奈时,镜头突然切换到15年后病房里,丈夫因长期熬夜而浮肿的脸靠近环奈的瞬间——曾经的浪漫化作医疗仪器的滴答声。
冢原亚由子用大量细节强化这种反差:
1、餐具:新婚时两人共用一套樱花图案的瓷碗,15年后各自用一次性餐盒;
2、对话:年轻时丈夫会说“你的眼睛像星星”,后来变成“孩子学费该交了”;
3、身体语言:初遇时丈夫会紧张到打翻咖啡,离婚前却能面无表情地收拾行李。
这些细节让观众看到:婚姻的消亡往往不是因为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无数个“今天和昨天一样”的瞬间。正如环奈在穿越后对年轻丈夫说的:“爱情会变成习惯,习惯会变成责任,责任会变成枷锁——但即便如此,我还是想再爱一次。”
三、救赎与和解:穿越时空的终极答案。
影片的高潮发生在环奈第二次穿越时。她发现丈夫的死亡并非偶然,而是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疲劳驾驶。这一次,她没有选择改变相遇的时机,而是以护士的身份加入丈夫的医疗团队,用15年后的医学知识帮助他规避风险。
这个设定暗含导演的婚姻哲学:真正的拯救不是改写过去,而是修复现在。当环奈教会年轻丈夫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时,她也在与15年后的自己和解——那个在婚姻中逐渐失去自我的妻子,那个用冷漠掩饰恐惧的伴侣,终于在穿越中找回了爱的能力。
影片结尾,环奈在丈夫的葬礼上收到一封泛黄的信。那是年轻时的砚驱在穿越实验中写下的:“如果未来的我让你失望,请相信,此刻的我正用全部真心爱你。”这一刻,时空的界限被打破,婚姻的倦怠被理解消解——所谓“永远”,不是永远不吵架,而是吵完架依然想拥抱对方。
四、现实映照:日本社会的婚姻焦虑。
《初吻》的火爆,折射出日本社会对婚姻的深层焦虑。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24年数据显示,日本夫妻结婚15年后的离婚率高达38%,其中“情感淡漠”占比72%。影片中环奈与丈夫的婚姻轨迹,正是无数日本家庭的写照:
1、经济压力:砚驱作为医生长期加班,环奈作为护士薪资微薄,两人为房贷和孩子教育费疲于奔命;
2、性别角色:环奈默认承担全部家务,丈夫则认为“赚钱就是最大的贡献”;
3、社交隔离:两人婚后逐渐疏远朋友,最终陷入“两个人比一个人更孤独”的困境。
但影片没有止步于批判,而是通过穿越设定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婚姻需要像对待病人一样精心呵护。当环奈教年轻丈夫记录“情绪日记”时,当她提醒丈夫“每周必须留出家庭日”时,这些细节都在传递一个信息:爱情不会自动保鲜,但可以通过经营重获新生。
五、文化密码:从“物哀”到“共生”的审美嬗变。
作为一部日本电影,《初吻》在美学表达上延续了“物哀”传统,却赋予其新的内涵。影片中多次出现樱花意象:
1、初遇时:樱花象征爱情的纯粹与易逝;
2、婚姻危机时:飘落的樱花暗示感情的凋零;
3、穿越救赎时:樱花与医疗设备的冷光交织,形成“生命与死亡”的哲学对话。
但与传统的“樱花飘落即终结”不同,影片结尾让环奈在樱花树下与丈夫告别——这一次,她没有哭泣,而是微笑着说:“明年春天,我们一起去看真正的樱花吧。”这种对“物哀”的超越,恰如日本文化从“刹那即永恒”向“共生即永恒”的转变。
总结。
在倦怠时代,我们依然需要爱情。
当《初吻》的片尾曲《Reality》响起时,东京新宿WALD 9影院的观众集体沉默——这首歌的歌词“Dreams are my reality”(梦境是我的真实),恰似影片对婚姻的注解:爱情终将变成日常,但日常可以因爱而闪耀。
冢原亚由子用一场穿越时空的爱,叩响了每个已婚者的心门:我们无法阻止时间带走激情,但可以选择在每个清晨为爱人倒一杯温水,在每次争吵后主动拥抱,在每个平凡的日子里说“我爱你”。或许,这就是婚姻最真实的模样——没有永恒的初吻,但有永恒的“我愿意”。
来源:尘境心影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