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黑白电视机刚刚在中国家庭普及,日剧《血疑》赚走中国观众无数眼泪。剧中患白血病的“幸子”(山口百惠饰)与守护她的“光夫”(三浦友和饰),成了第一对国民初恋CP。
追剧时喜欢上一对情侣,发现剧中人难成眷属,于是就将情感投射到演员身上。
00后管这叫“磕CP”,殊不知他们的父母辈早就磕过更传奇的一对。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黑白电视机刚刚在中国家庭普及,日剧《血疑》赚走中国观众无数眼泪。剧中患白血病的“幸子”(山口百惠饰)与守护她的“光夫”(三浦友和饰),成了第一对国民初恋CP。
大结局播出时,当“幸子”在“光夫”怀中逝去,那份遗憾就成了一个时代的烙印。后来听闻饰演者终成眷属,剧迷们顿时生出一种“失而复得”的欣慰感觉,于是把对剧中人的感情,移植到了演员身上,进而祈愿他们的婚姻美满。
鲜为人知的是,就在中国观众为剧情痛哭时,巅峰期的“幸子”山口百惠,却执意“下嫁”。
1980年10月5日,东京武道馆。21岁的山口百惠唱罢《再见的彼方》,突然跪地深鞠一躬,将麦克风轻放舞台中央。这被日媒称为“昭和最壮烈退场”的举动,引爆台下悲鸣。
粉丝高举“请别抛弃我们”的标语失声痛哭。
面对相当于今日10亿人民币的年收入,她答记者提问时笑容坚定:“退出?没有遗憾。”
山口百惠14岁出道,21岁已登顶日本艺能界。彼时三浦友和片酬仅她的五分之一。因为一直和山口饰演情侣,还被打上了一个“山口专属搭档”的标签。
正因为这个标签,妻子退隐后,三浦的事业陷入十年低谷,一度无戏可拍。
女强男弱,山口为何选择了他?答案就藏在两个伤痕灵魂的相互救赎里。
山口百惠的童年布满创痛:生父久保茂视母女为提款机,曾在校门口堵她低吼。
彼时出身警察家庭的三浦友和,也因原生家庭的不睦催生出了惺惺相惜的感情。
当山口在颠簸的车上昏睡,他一句“睡着了真可怜”的轻叹,让她怦然心动。这份温柔,正是她二十余年来一直求而不得的“安全感”。
后来两人结婚。三浦当场立下誓言:戒烟(因她厌烟味)、永不出轨、扛起责任。
粉丝们对山口夫妇的态度,有时候“很复杂”。
他们先是将自己对纯粹爱情的向往,投射于山口百惠巅峰退隐的决绝上;后又将自身对婚姻、爱情的失望,化成了对他人“神话破灭”的隐秘期待。
换句话说,有粉丝盼着三山百惠获得幸福,同时又盼着她和老公“分手”。
1981年《周刊文春》头版讥讽:“百亿女神沦为煮饭婆,三年内必被抛弃!”
有人翻遍垃圾桶找“分居证据”,只拍到夫妻倒垃圾时的相视一笑;
三浦失业时,小报狂喜:“软饭男现原形!百惠复出倒计时”。
面对外界,三浦友和用15795天兑现三个誓言:戒烟成功,出轨零记录;失业时跑龙套养家。蹲守在家门前的狗仔们骂骂咧咧:“(这人)简直太无聊了!”
他们每月都会在固定的“约会日”穿着正装吃法餐;每十年定制一对新婚戒,银婚时三浦向妻子告白说:“下辈子还要娶你。”
观众对他们的偏爱,藏着跨越文化的共情。
当山口自称杨贵妃后人,记者追问证据,她笑指三浦:“我的大唐遗物在这儿。”
三浦夫妇以44年美满生活回应质疑,后来他们被BBC评为“20世纪最令人羡慕夫妻”。
这对金童玉女的的婚姻怎么可以完满如此?关注者在他们身上找不到弱点,只得悻悻地将目光投向他们的儿子身上。
三浦祐太朗与三浦贵大,这两孩子成年后也也进了演艺圈。
看过二子的照片,有人笑评:“长相比起父母亲可差远了!”随即又叹道:“但是他们父母牵手看演唱会的背影,还是和从前一样动人!”
时间终将神话还原为人间烟火。东京超市冷藏柜前,73岁的三浦为妻子从货架上取下全脂酸奶,手势仍如当年片场接住晕倒的她般郑重。
他们的婚姻从来不是完美的神话:她曾因孩子打翻饭菜怒吼,他睡觉鼾声如雷;她穿优衣库比价买菜,他坚持44年晨起做早餐。
当离婚综艺霸屏,这对夫妻用半生书写答案:所谓白头偕老,不过是吵架时抢着说抱歉。只要舍不得放手,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来源:淮生借古喻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