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用汉字取名是悠久的传统。汉字名字 不仅是个人标识,更是家族传承与文化价值的象征。然而,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人开始对汉字名字说“不”。摘要:公元5世纪,汉字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逐渐成为命名的核心工具。汉字不仅记录读音,还赋予名字深刻的含义,如“翔”象征自由,“桜”代表樱花文化。父母通过汉字寄托对孩子的期望,比如“健太”寓意健康强壮,“美子”象征美丽温柔。此外,汉字的音读(源于汉语)、训读(日语固
公元5世纪,汉字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逐渐成为命名的核心工具。汉字不仅记录读音,还赋予名字深刻的含义,如“翔”象征自由,“桜”代表樱花文化。父母通过汉字寄托对孩子的期望,比如“健太”寓意健康强壮,“美子”象征美丽温柔。此外,汉字的音读(源于汉语)、训读(日语固有发音)和名读(专用于人名)提供了多样化的读音选择。
这种传统正面临巨大的挑战。青少年成长专家白尾里子在接受《FORZA STYLE》采访时表示:“名字是父母送给孩子的第一份礼物,但也可能成为伤害。带有性的意味或怪异读音的汉字名字,会让孩子在社交中受挫。”她指出,“キラキラネーム”尤其引发争议,因为这些名字往往追求个性,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遥并非个例,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年轻人对汉字名字的吐槽随处可见。X用户 @Taro123 发帖称:“我的名字用了个生僻汉字,每次自我介绍都得解释半天,烦死了!”。另一位用户 @Yuki_name 则发帖称:“父母想让名字‘独一无二’,但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们?”facial?这种‘独特’名字让我在学校被嘲笑了十年!”。
复杂的汉字名字常引发嘲笑或误解,影响学业、职场和社交。一位名叫“星姫”(读作Hoshihime)的女孩在X上分享,她因名字被同学戏称为“公主病”,最终患上社交恐惧症。
白尾里子警告:“名字的‘个性’与‘暴力’只有一线之隔,父母需谨慎”。
日本雅虎论坛上对此也有很多吐槽。
与此同时,年轻人开始青睐平假名、片假名或英文名字。23岁的大学生美咲(化名)将名字改为片假名的“ミサキ”(Misaki),因为“汉字名字‘美咲’总让人觉得太女性化,职场上不方便”,她在Yahoo论坛发帖称。她还提到,英文名“Misaki”在国际交流中更易被接受。
这种用英文名趋势在全球化的日本社会愈发明显,尤其是在国际企业工作的年轻人中。
一位在硅谷工作的日本人在Reddit上发帖称,他的名字“直樹”(Naoki)被同事读成“Now-key”,让他哭笑不得,最终改用英文名“Nick”。此外,传统汉字名字的性别刻板印象也引发不满,如“子”结尾的女子名被认为“过于传统”,男性化的“健”“雄”则显得刻板。年轻人更倾向于中性名字,如平假名的“ゆう”(Yuu)或片假名的“ユキ”(Yuki)。
2025年5月26日,日本实施《改正户籍法》,要求户籍记录名字的“阅读假名”,以规范“キラキラネーム”(闪亮名字,即非常规读音或汉字组合的名字)。据《FORZA STYLE》报道,这一改革让因名字引发心理困扰的年轻人更容易申请改名。东京家庭法院的数据显示,2024年改名申请比五年前增长了30%,其中多因“名字引发社交障碍”。
但如果名字彻底摒弃汉字,对日本社会也是巨大的冲击。
目前,日本法律允许使用常用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但汉字占主导地位。若只用假名,名字可能因音节有限而重复,如“あい”或“ゆう”可能出现大量同名者,增加社会识别难度。此外,假名名字可能被视为不够正式。例如,男子假名名字占比仅0.5%,反映了目前日本社会对汉字的依赖。
尽管年轻人推崇简洁名字,但老一辈仍重视汉字的传统价值。 《朝日新闻 》今年5月采访了 一位60岁的东京居民,他表示:“汉字名字代表家族尊严,假名名字太随意了!”。
未来日本人的名字可能是一种混合模式, 保留汉字姓氏,用假名或英文名表示名字,如“佐藤ミナ”或“山本Ken”。
来源:趣闻捕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