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养儿防老”这四个字,在三浦友和面前直接被撕成碎片——人家不仅不防,连门都不让儿子进!
“养儿防老”这四个字,在三浦友和面前直接被撕成碎片——人家不仅不防,连门都不让儿子进!
想象一下:你爸妈七十多岁,手握大把钱和名气,却偏要搬到郊区小房子,连个保姆都不请,理由只有一句:“我们两口子想安静地老。”
这剧情要是放国产家庭群,估计能被亲戚喷到退网。
可三浦友和就这么干了,还干上了热搜。
问题是——为啥我们一边羡慕得牙痒痒,一边又打死不敢学?别急,正文给你拆个明明白白
三浦友和把“老年叛逆”活成了日常。
拍完三年一部的戏,直接关机,电话不接,连经纪人都得靠缘分堵他。
有记者蹲到陶艺教室门口,他拎着一袋土,翻个白眼:“别拍,我今天只想捏个杯子。”
山口百惠更绝。被拍到在超市挑打折香蕉,回头还跟人砍价:“这筐有点青,再便宜二十日元?”
谁能想到,20岁那年,她一句话就退掉顶流身份,转身钻进厨房,锅碗瓢盆当麦克风。
他们住的房子,外墙掉漆,地板吱呀,但门口小菜园长得比偶像剧还茂盛。
屋里最贵的是那台老唱片机,专放山口百惠的旧歌,声音沙沙的,像在说:过去再闪,也不耽误今晚的味噌汤。
大儿子祐太朗跑龙套跑到怀疑人生,没向家里伸手要过一次通告。
二儿子贵大拍深夜剧,片酬低得可怜,照样咬牙租六平米小房。记者问三浦友和:“不帮一把?”他耸肩:“摔倒了再爬起来,才是他的戏。”
孙女生日那天,老两口提着布娃娃进门,十分钟拍照,半小时走人。
山口百惠把娃娃塞进儿媳手里,笑得像普通奶奶,嘴里却补刀:“尿布别指望我,我这老腰弯不下去。”
他们没给儿孙留房间,却给自己留足了退路:小房子要换更小的,存款够请护工,遗嘱写清楚——“真到那天,别抢救,别哭丧,放首《秋樱》就行。”
所以,三浦友和山口百惠这对“老叛逆”,到底是活得通透,还是自私透顶?
有人骂:不给儿孙添麻烦?说穿了就是怕麻烦。
也有人酸:等他们真躺床上动不了,看还嘴硬不嘴硬。
可别忘了,他们敢把“不指望”三个字挂嘴边,是因为早就把后路算得比房贷还清楚。
反观我们,嘴上说着“孩子压力太大,不给他添乱”,银行卡里却没留够三个月护工钱。
说到底,我们愤怒的从来不是他们有多潇洒,而是自己压根没底气学。
来源:天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