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丨天逸娱乐
编辑丨天逸娱乐
21年前,她用一把手枪结束生命;
21年后,《人民日报》甩出铁证
逼死她的那把“扳机”,原来攥在日本外务省手里!
张纯如本来跟我们一样,怕黑、怕鬼、也怕半夜突然响起的电话。
她在美国长大,吃汉堡刷剧,日子安稳。
可1994年那场南京大屠杀图片展,像一记闷雷劈进她脑袋:照片里全是剁成块的尸体、被刺刀挑起的婴儿,旁边的美国同学却一脸“what’s that?”。
她瞬间懵了——这么大的事,全世界竟没几个人知道。
犯轴的她当场拍桌子:不写,就没人写。
一句中文不会,她拎着录音机直冲南京。
三十多度的夏天,她跑废墟、钻小巷,陪幸存者掉眼泪,听老太太讲“鬼子把娃摔墙上”的细节。
回到宾馆,她整夜睡不着,灯一开,全是血淋淋的画面。
朋友劝她“别折磨自己”,她红着眼回一句:“那谁来替他们疼?”
书一出版,右翼炸了。
匿名电话天天凌晨三点响,“next bullet has your name”;
信箱里躺着两颗黄澄澄的子弹;出版社门口有人举牌骂她“骗子”。
她换电话、搬家、剪掉长发,还是躲不掉。最后一次上电视辩论,日本大使含混其辞,她当场冷笑:“我听不见‘道歉’两个字,您呢?”
后来,她连出门倒垃圾都戴鸭舌帽。邻居说,常在深夜听到她屋里传来压抑的哭声。
再后来,就是2004年11月9日,加州公路旁那辆安静的车,和一张写满“对不起”的遗书。
她把所有的疼都带走了,却留给我们一个问题:她只是写了本书,怎么就活成了靶子?
现在,21年过去,外务省的黑账被人民日报掀了桌布,可日本官方还是连一句“对不起”都懒得说。
张纯如用生命撕开的口子,眼看着又要被“岁月史书”一点点糊上。
有人说:“她太轴,非要跟国家机器硬碰硬,活该。”
也有人说:“她把30万人的名字塞进世界史,值了。”
可我想问:如果今天还有人准备接过她的笔,我们到底是递纸,还是递子弹?
别忘了,遗忘不是沉默,是二次屠杀;
而帮凶,不一定拿枪——有时候,只是轻轻点个赞、转个“别太敏感”的表情包。
张纯如已经没法再开口,那下一个闭嘴的,会是谁?
来源:魔鱼修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