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7号一大早,日本WOWOW电视台甩出第一支正式预告,宣布自家的大河剧《水浒传》将在2026年上线。
这版《水浒传》还没开播,中国观众已经分成两派打起了嘴仗。
8月27号一大早,日本WOWOW电视台甩出第一支正式预告,宣布自家的大河剧《水浒传》将在2026年上线。
画面里,57岁的织田裕二顶着一头束发、披着粗布斗篷,用低沉日语喊出“替天行道”,旁边字幕同时打出汉字“宋江”。
紧跟着,林冲、鲁智深、武松依次亮相,兵器、甲胄、雪景、山洞,一股冷飕飕的“剑戟片”味道扑面而来。
其实早在去年九月,日本媒体就放出风声,说要把作家北方谦三的“大水浒传”系列搬上荧幕,不是照抄施耐庵,而是拿原著当骨血,再灌进日本人自己的理解。
当时中国网友还没太当回事,毕竟1973年那版“鲁智深像藏獒、潘金莲像村姑”的魔性画面至今仍是鬼畜区常客。
没想到这回动真格,从开拍到杀青折腾了整整八个月,剧组跑遍雪山、洞窟、湖泊,搭景、做甲、铸兵器的钱烧掉几十亿日元,连织田裕二都在采访里直呼“从业四十年没见过这么大阵仗”。
预告片只有两分半,能扒的细节却不少。
先说造型。
宋江的扮相往那一站,中国观众第一眼就乐了:这哪是“黑三郎”,分明是“老年版坂本龙马”。
林冲的枪头更长,枪缨更红,像从《浪客剑心》片场直接借过来的。
鲁智深干脆剃了月代头,一身肌肉涂得油亮,网友吐槽“活脱脱相扑力士下山”。
最惨的是武松,预告里只给了一个背影,就有人断言“八成要变成独眼龙”,毕竟1973版就是这个路数。
再说台词。
预告里宋江一句“俺は天を代理して道を行う”,直译就是“我替天行道”,听着没啥毛病,可中文圈瞬间炸锅。
有人觉得别扭,替天行道四个字得配山东口音才有味;也有人反驳,日语念出来其实挺带感,关键是气势不能垮。
吵到最后,话题上升到“文化挪用”还是“文化致敬”,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让原著党心里打鼓的,是剧情。
北方谦三的书里,宋江被写成了更果决的领袖,少了原著那份在招安与反抗之间的纠结。
预告片剪出来的片段也透着这股“爽剧”味道:宋江挥刀、林冲雪夜奔、鲁智深拔树,全是高光时刻,却看不见一场文戏。
有人担心:如果108将个个变成“日系热血番”,那原著里最动人的灰色地带、那些“不得不反”的无奈,还能剩几分?
但反对的声音也站得住脚。
有媒体之前就发文说过,日本人对《水浒》的研究比咱们想得早得多,光“翻案本”就有二十多种,泷泽马琴的《八犬传》干脆被奉为江户小说之冠。
1973版虽然雷人,可当年也花了六亿日元,在东京搭出一条宋代街景,连BBC都买去放,第一次让西方世界知道“中国有一帮叫梁山好汉的人”。
如今五十多年过去,技术进步、考据更深,凭什么不能再拍一回?
预告片底下,中国网友的评论两极分化:一边喊着“毁经典别来沾边”,一边嚷着“只要打戏够燃就追”。
有意思的是,吵得最凶的,其实是90后、00后;真正读过原著的70后、80后反而淡定:爱拍就拍呗,反正书在书架上,谁也改不了施耐庵一个字。
剧组倒是沉得住气。导演若松節朗在官方采访里放话:“我们不想复刻,也不想颠覆,只想把日本人心里那个‘水浒世界’拍得尽量诚实。”
翻译成人话就是:别指望看见原汁原味的北宋,但也不会出现奥特曼打怪兽。
说实话,名著翻拍,历来是雷区。中国人自己拍《水浒》,都能把潘金莲拍成玛丽苏,把宋江拍成腹黑男,凭什么要求日本人一步到位?
与其纠结“像不像”,不如看看别人怎么讲“官逼民反”这四个字,毕竟,腐败、压迫、底层逆袭,是全人类都能共情的母题。
只要他们不用“武士道”去解释“替天行道”,不把招安拍成“效忠天皇”,剩下的,就让子弹飞一会儿。
万一真香了呢?
来源:生活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