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藤麻理惠也“放弃”整理了!停止家务内耗,6招减负诀窍更轻松

1024影视 日本明星 2025-08-16 02:19 2

摘要:换以前我肯定得先吼一嗓子,再蹲在地上捡半小时蜡笔,最后拿着衣领对着光叹气;但昨天我就站在那儿笑了,抽张湿纸巾把衬衫上的蓝线抹了抹,然后走过去跟儿子一起把蜡笔往盒子里塞——他把红蜡笔塞进蓝格子,我把绿蜡笔塞进红格子,母子俩一边塞一边笑,面煮得有点糊也无所谓。

昨天傍晚我在厨房煮面,刚把青菜丢进锅,转头就看见两岁的小儿子把整盒蜡笔倒在沙发上——蜡笔滚得满地都是,其中一支还在我刚叠好的衬衫上画了道蓝线。

换以前我肯定得先吼一嗓子,再蹲在地上捡半小时蜡笔,最后拿着衣领对着光叹气;但昨天我就站在那儿笑了,抽张湿纸巾把衬衫上的蓝线抹了抹,然后走过去跟儿子一起把蜡笔往盒子里塞——他把红蜡笔塞进蓝格子,我把绿蜡笔塞进红格子,母子俩一边塞一边笑,面煮得有点糊也无所谓。

其实这半年我才算想通:家务哪有什么“必须完美”的标准啊?以前看近藤麻理惠的收纳视频,总觉得自己家像个“反例”——衣柜里的衣服没按颜色排列,抽屉里的袜子团成球,厨房台面上还堆着没洗的咖啡杯。直到看见她坦言“家里现在很乱”,我突然松了口气:原来连教别人整理的人,也会被三个娃逼得放下“完美执念”?

真的,带娃的日子里,“完美”根本是个伪命题。你刚把地板拖得能照见人,孩子就光着脚踩进来,带进来一鞋底泥土;你刚把书架摆得整整齐齐,孩子就把绘本全翻到地上,说要“搭城堡”;你刚把碗擦得锃亮放进碗柜,孩子就举着空奶瓶跑过来,“啪”地摔在台面上——难道我们要把有限的精力都耗在擦地板缝里的泥土、捡绘本的顺序、擦碗上的指纹上吗?

我开始学近藤的“糙生活”:衣服再也不分开洗了,大人的T恤、孩子的卫衣、老公的牛仔裤,通通丢进洗衣机,放片消毒凝珠,管它深色浅色,能省出十分钟陪娃搭积木不香吗?以前总觉得“碗要擦干才能收”,现在洗完碗直接倒扣在沥水架上,水珠顺着碗边滴下来也没关系,反正下次用之前冲一下就行;地板以前天天扫,现在让扫地机器人每天早上自己跑一圈,我抱着娃在沙发上看它撞沙发腿,比自己扫有趣多了。

上周我把客厅的地毯丢了——那玩意儿看着好看,可每天得吸一遍尘,娃撒了饼干渣还得抠半天,现在换成了浅灰色的地板革,拿湿巾一擦就干净;厨房的沥水篮也扔了,洗完的碗直接堆在水槽边,反正下顿还要用;连马桶刷都换成了一次性的,用完就丢,再也不用蹲在卫生间刷马桶刷本身了——你说,这些以前觉得“必须做”的事,其实不做又能怎么样?

最让我醒过来的是那天晚上:我正蹲在地上捡孩子的玩具车,娃突然扑过来抱住我的脖子,奶声奶气地说“妈妈陪我玩火车”。我抬头看看墙上的钟,才七点半——换以前我肯定会说“等妈妈捡完玩具”,结果等捡完了,娃已经揉着眼睛要睡觉了;那天我直接把玩具车往盒子里一塞,抱着娃坐在地毯上搭火车轨道,火车撞翻了好几次,娃笑得直拍肚子,我看着他脸上的汗,突然觉得:比起整齐的玩具箱,这笑声是不是更值钱?

其实近藤说的“放弃整理”,根本不是懒,是终于把日子的重心掰回了正地方——我们做家务是为了“生活”,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生活”。

地板上有玩具没关系,沙发上有绘本没关系,水槽里有碗没关系,只要怀里有撒娇的娃,锅里有温着的粥,窗外有吹进来的风,这日子就够甜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

刚把桌子擦得锃亮,孩子举着蛋糕跑过来,在桌角抹了道奶油——你是会骂孩子,还是笑着擦掉奶油,然后跟孩子一起咬一口蛋糕?

我选后者。

毕竟,完美的桌子不会记着你陪它的时光,但孩子会记着,妈妈陪他吃蛋糕时,嘴角沾着奶油的样子。

所以啊,别再跟家务较劲了。

把擦桌子的时间用来抱娃,把叠衣服的时间用来讲故事,把洗袜子的时间用来喝杯热咖啡——毕竟,我们要的不是“完美的家”,是“有温度的家”;我们要的不是“做完所有家务”的成就感,是“陪娃长大”的幸福感。

你说,对吗?

来源:泡泡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