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争议内容并非我所写!”2025年7月5日,被预言为“日本大灾难日”的这天,漫画家龙树谅突然揭破真相——席卷全日本的末日恐慌,竟是一场出版界的“文案乌龙”。
争议内容并非我所写!”2025年7月5日,被预言为“日本大灾难日”的这天,漫画家龙树谅突然揭破真相——席卷全日本的末日恐慌,竟是一场出版界的“文案乌龙”。
预言风暴的起源
龙树谅1999年出版的《我所看见的未来》因“精准预言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被封神,二手书价炒至50万日元(约2.5万元人民币)。2021年再版时,书腰赫然标注“2025年7月5日毁灭性地震”,书中更出现“4时18分”的具体时间,引发全球恐慌。社交媒体相关视频播放量破亿,香港赴日航班大规模取消,超市防灾包售罄,学生戴头盔上学,预估经济损失达5600亿日元。
作者亲揭真相
“我只是画了封面插图,心情更像读者。”龙树谅在7月5日前夕专访中澄清:引发轩然大波的预言文案实为出版社编辑撰写,目的是“语句吸引眼球”,自己仅受邀绘制插图。她坦言虽梦见2025年7月有灾,但从未指定日期,对网络过度解读“难以回应”,更担忧编辑遭网络暴力。
⚠️ 科学与谣言的博弈
日本气象厅多次强调:“以现有科学能力,无法预知地震具体时间”。然而恐慌仍如野火燎原——背后是日本社会深层的灾难焦虑:48%人口密集区位于潜在海啸淹没区,政府报告曾预警“南海海槽地震或致29.8万人死亡”。龙树谅最终呼吁:“若此风波能提升防灾意识,也是好事”。
一场编辑的文案狂欢,一次全民的防灾警醒。当东京时钟走过7月5日4时18分,平静的夜空印证:比地震更可怕的,是信息时代失序的谣言链。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