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电影的一大主题是家庭,它探讨了人们在家庭中的位置,以及家庭在人们心中的位置。自小津安二郎首次运用三脚架固定机位拍摄出《我出生了,但……》这部电影后,人们可能会认为这种题材应该已经被挖掘得差不多了。然而,是枝裕和却为这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开辟了新的视野,他像孩子
《如父如子》剧照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2013年的作品《如父如子》,今年12月在中国内地上映。
日本电影的一大主题是家庭,它探讨了人们在家庭中的位置,以及家庭在人们心中的位置。自小津安二郎首次运用三脚架固定机位拍摄出《我出生了,但……》这部电影后,人们可能会认为这种题材应该已经被挖掘得差不多了。然而,是枝裕和却为这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开辟了新的视野,他像孩子在被窝里玩耍一样,一头扎了进去,摸索着抵达每个角落。《如父如子》颇具戏剧张力的背景设定,尽管听起来有些老生常谈,但其内在价值并不因此而减损。故事围绕着两个男婴的意外错换展开:一位出身于工人阶层家庭,另一位则来自富裕之家,他们在医院因一名护士的疏忽而命运交错,直至六年后真相才得以揭露,并因此给双方家庭带来了深刻的情感冲击。
建筑师野野宫良多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他无法容忍“半途而废”的人。他欣赏妻子野野宫绿的善良,但又担心过分的善良在为人父母时可能会成为一种缺点。而一直在抚养野野宫夫妇亲生孩子琉晴的那对父母则与他们截然不同——父亲斋木雄大更是如此。雄大外表邋遢、生活无序、不修边幅,给人的第一印象甚至有几分像瘾君子,他还驾驶着一辆露营巴士四处游荡。作为一名电工,雄大经营着一家破旧的店铺,其个人风格就如同一个大男孩,秉持着“能拖到明天的事就拖到明天”的生活哲学。
双方父母出于为孩子们福祉的考虑,决定先让两个儿子互换家庭生活一段时间,以便两家在最终决定前能有相互适应的机会。不出所料,他们截然不同的育儿理念与方式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碰撞与摩擦。野野宫庆多非常喜欢斋木家这个新家庭,尤其是对这个悠然自得、擅长修理玩具,且坚信“做父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的爸爸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而对于良多而言,这次交换却让他内心深感不安,他发现许多原本坚定不移的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当他意识到自己的亲生儿子在某些方面比他预想的更加酷似自己,甚至有着出乎意料的倔强性格时,这让他更加难以接受。
事实证明,良多与继母及专制父亲之间的关系始终充斥着矛盾。他的父亲认为孩子与赛马一样,“一切都是由血统决定的”。然而,对良多来说,事情远非如此简单。“谁才是亲生儿子”这一真相,以他从未设想的方式震撼了他的生活,揭开了他未曾触及的情感层面,并彻底转变了他对父爱与子孝的理解。是枝裕和以非常克制的方式在《如父如子》中将这些角色推向了他们未曾预料的境地。诚然,这让他们感到不安,但对观众而言,能够目睹心灵如此多的悬而未决的挣扎与成长,无疑是一种珍贵而难得的体验。
趣味性构成了这部电影的独特基调。尽管影片的开场设定略显沉重,但观看时却如同在清澈透明、阳光斑驳的泉水中嬉戏,别有一番乐趣。作为勤勉尽责的家庭支柱,良多却很少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回馈;而雄大虽是一个喜欢闲逛的人,但只要他一踏入家门,孩子们便欢呼雀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清脆悦耳的尖叫,成为镜头下最为真挚、温暖的瞬间。影片以其独到的视角呈现了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思维脉络。是枝裕和的此番创作,与其说是导演艺术的璀璨展现,不如说是一场专业级纪录片式的细腻捕捉。对于那些熟悉他早期作品的观众而言,他早已是捕捉儿童神韵的大师级人物。在这部影片中,他再次施展了其标志性的手法,将摄像机巧妙地置于中景位置,让孩子们如同场景的灵魂一般,自然而然地引导着故事的走向。这一理念如同一条情感深沉而丰富的线索,贯穿了整部影片。
《如父如子》呈现了父亲身份的塑造过程,以及儿子如何促使父亲不断成长的双向旅程。是枝裕和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同理心,谱写了一首既尖锐又温柔的诗篇,细腻地描绘了父爱中苦乐参半的起伏变化。它不仅是对家庭关系的深刻探讨,更是对人性、成长与亲情的深度挖掘。是枝裕和通过这部电影,进一步巩固了他作为小津安二郎继承人的地位,展现了他在家庭题材领域的卓越才华和深刻洞察力。
来源:九派快讯一点号